台北高铁站简介
台北高铁站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黎明里、北为市民大道、东邻北平西路、南为忠孝西路、西边则是承德路,台北高铁站不仅是台湾高速铁路的车站之一,同时也是台湾铁路纵贯线、台北捷运红线和蓝线的转运车站,是大台北地区最大的交通转运中心;台北高铁站整体建筑地上六层、地下四层,地上一楼为大厅楼层,设有东、南、北、西每面各三个出口,地上二楼是由微风广场接手的微风台北车站以精致的美食料理为商场招牌,地上三楼至六楼则为台铁和高铁的行政中心;地下一楼有高铁相关事宜服务台、台铁地下街,北侧与中山地下街和台北地下街相连街、南侧则是诚品捷运商场和台北新世界购物中心;地下二楼则是两个岛式台铁月台和两个岛式高铁月台,地下三楼和四楼分别为台北捷运蓝线和红线的岛式月台,共设有8个出入口其中有和台北凯撒大饭店Metro A8地下美食街、站前地下街和台北新世界购物中心相连结,台北高铁站形成路线密集可与其它地区互通有无的交通枢纽地带。
台北高铁站-历史发展
台北高铁站从台北火车站发展而来,最早期的台北车站建于公元1887年在大稻埕河沟头地区,为一座欧洲式棚式车站,当时只通往基隆和新竹是第一代的台北高铁站,1895年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为配合铁路改线和都市计画将车站位置向东移至台北府城北侧城墙,建造一座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第二代车站于1901年8月25日启用,1908年拆除第一代台北车站,1923年外兴建台北后车站取代北门驿成为淡水线铁路的新端点站,成为大稻埕人相当便利的车站;逐渐地台北车站规模越来越大,第二代车站也不敷使用,自1939年起便在原地改建为富有现代主义风格的方块型水泥建筑,当时称为台北驿,渐渐地台北的交通发展越来越神速,车站周围的公车站牌和客运路线越来越多,确立了台北车站在台湾北部重要的交通地位与繁荣发展;1980年代台北铁路地下化工程开始,第三代车站面临拆除的命运,政府也建立了临时车站,至1989年第四代车站完工后才停用,第四代车站在兴建的过程也先打通了将与捷运淡水线车站相连结的穿堂与月台,让第四代的台北车站迄今能够在台北人的心中根深柢固,2007年台北高铁站正式完工通车,奠定台湾交通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