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果霉烂病 常发生的霉烂病有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枣木霉病。
枣果霉烂病在我国各大枣区普遍发生,尤以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等省发生较重。在大枣的采收期、加工期和贮藏期,常有大批枣果发生霉烂,不堪食用,造成很大损失。
症状
(1)枣软腐病 枣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面上长出白色丝状物,后在白色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大头针状的小黑点,即为病菌的菌丝体、孢囊梗及孢子囊。
(2)枣红粉病 在受害果实上有粉红色霉层,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聚集物。果肉腐烂,有霉酸味。
(3)枣曲霉病 受害果实表面生有褐色或黑色大针状物,即为曲霉菌的孢子穗。霉烂的果实有霉酸味。
(4)枣青霉病 受害果实变软、果肉变褐、味苦,病果表面生有灰绿色霉层,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边缘白色,即为菌丝层。
(5)枣木霉病 果实受害后,组织变褐、变软。病果表面生长深绿色的霉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
病原
(1)枣软腐病 接合菌亚门、分枝根霉菌。菌丝发达有分枝,分布于果实的内外,有匍匐丝与假根。孢囊梗从匍匐丝上产生,与假根对生,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其内产生大量孢囊孢子,有囊轴。孢子囊的壁易破裂。孢囊孢子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饰纹。
(2)枣红粉病 半知菌亚门、红粉聚端单个地向下陆续形成,聚集成团,孢子双胞,无色,鞋底形,长12—18微米×8—10微米,下端有着生痕。
(3)枣曲霉病 半知菌亚门、黑曲霉。病菌的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上面长出放射形排列的小梗,小梗两层,顶端串生球形、褐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直径2.5—4微米。
(4)枣青霉病 半知菌亚门、青霉菌。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1至多次分枝成扫帚状,分枝上长出瓶状小梗,其顶端着生成串的分生孢子,近球形。
(5)枣木霉病 半知菌亚门、绿木霉。分生孢子梗有隔膜,直径2.5—3.5微米,宽2.2— 3.9微米。。此菌能形成强有力的抗生素。抗生素对许多植物病原菌,特别对土壤传染的病原菌有抗生作用,尤其是丝核菌,用适当方法进行土壤接种即有防治某些病害的实效。
病害循环及流行以上各种病菌孢子广泛分散于空气中、土壤里及枣果实表面。当枣果实有创伤、虫伤、挤伤等损伤时,各种霉菌孢子发芽,后立即从伤口侵入。采收后,由于果实含水量过高,若遇阴雨天,果实又未及时晾晒,堆放一起,温度过高,极易诱发以上各种霉病发生,引起果实霉烂。贮藏时期温度过高或通气不良时,也易引起各种霉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采收时应防止损伤,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
(2)将采收的果实用炕烘法及时处理,可减少霉烂。
(3)果实应放在通风的低温处储存,贮存前要剔除伤果、虫果、病果,注意防止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