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建立的,是国际上最早达到百万大气压的五个实验室之一,在静水压的定标等超高压技术、 高温高压下金刚石的合成机理、高压下物质结构相变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1985年,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金刚石薄膜研究,1987年制备出我国第一片金刚石薄膜。此后,又在琥珀色立方氮化硼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在超硬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鉴于超硬材料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计委于1989年批准组建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转,2003年通过第一次国家评估。
近五年来,共培养107位硕士生、47位博士生,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27人、博士研究生72人、在站博士后3人。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校期间就表现出色,共有146人次获得过各种奖项,包括校级优秀研究生、全国高压学术研讨会优秀青年论文奖、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奖、香港“求是”研究生奖学金、“唐敖庆”奖学金等。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中有些参加了本实验室的研究队伍,为实验室增添了新生力量,有些分配到兄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成为超硬材料和高压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一些人已经开始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
人员情况实验室有固定人员 45 人,其中教授 22 人,副教授 8 人,讲师 4 人,实验技术人员 10 人,行政管理人员 1 人。现有的研究队伍中,包括 :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1 人、 “973” 首席科学家 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 4 人、国家杰出青年 1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教育部跨 / 新世纪 优秀人才 6 人。除两位院士外,研究人员的平均年龄 39 岁; 50 岁以下 中青年研究人员占研究队伍的 77 %,几乎全部具有博士学位,都曾到国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所进行过合作研究或做过博士后。除研究人员外,还组成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队伍,现有 10 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研究员 1 名、高级工程师 3 名和工程师 / 实验师 6 名,形成了一支能在超硬多功能材料和高压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工作、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学术交流与合作五年来,实验室开放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充分利用开放课题、访问学者、兼职教授等形式,促进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与国内外多个研究集体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在高压物理、高压合成超硬材料、金刚石膜、纳米材料、高压生物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交流。国际合作单位主要有: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美国高压研究中心、德州技术大学、夏威夷大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芝加哥大学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筑波大学、德岛大学、歧阜大学、琦玉大学、科技厅无机材料研究所、科技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科技厅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物理系、加拿大国家科学院Steacie分子科学研究所、意大利理论物理国际中心、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德国夫琅和菲薄膜与表面工程研究所;瑞典余默奥大学、乌普萨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合作的主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大学、延边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高压物理实验室、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材料学院等,其中部分研究单位承担了实验室的开放课题,五年来我们总计设立了29项开放课题,已经完成20项。这些开放课题、访问学者和兼职教授极大促进了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