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曲阜市时庄开发区郭庄村曲阜市原辖2办、6镇、4乡,即:鲁城街道办事处、书院街道办事处,吴村镇、姚村镇、时庄镇、陵城镇、小雪镇、南辛镇,王庄乡、董庄乡、息陬乡、防山乡。有495个自然村,392个村(居)民委员会。2003年6月,将原曲阜市陵城镇、小雪镇、息陬乡3乡镇划出,成立曲阜新区。 2008年时庄镇撤镇划区,郭庄村为时庄开发区管辖村。
2、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站集乡郭庄村郭庄村属于虞城县站集乡管辖。坐落在站集,闻集,郭集,刘庄集南来北往的中心点,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利于发展,被称作黄金十字道。全村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公里,人口120人,耕地120余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五谷杂粮。农民收入来自种田,养殖,工厂。村里规划整齐,道路平坦,村民收入稳定。目前已有振威养鸡厂,红坡棉绒加工厂,进福楼板厂三大私人企业。是该村的亮点,制富的模范。在2007年被站集乡政府评为腾飞之星自然村。
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回龙乡郭庄村回龙乡郭庄村位于回龙乡西部8公里处,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庄。耕地面积1187亩,总人口798人,现有村两委班子3人,党员总数17人。村支部2003年被桐柏县委命名为“五好党支部”,支部书记被评为职业化管理支部书记。郭庄村自然特点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清水秀,是一个适宜搞旅游开发和消闲度假的好地方。有万亩红叶林,境内的高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山上矿藏丰富,盛产萤石、静铁矿、石英石、钾长石、水晶石、石棉矿等。
4、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郭庄村
郭庄村位于石桥镇的西北端,东邻朱村,南邻和寨和闻庄村,西邻南召县,北邻南召县,麦河自西北经本村由东南流出,焦枝铁路纵穿南北。我村有九个自然村,分别由前郭庄、后郭庄、支家庄、姬庄、前赵皮河、后赵皮河、东场、小北园和张庄组成。全村八个村民小组,人口2500人,580户,耕地1993亩。截止2005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为2100元,集体收入4000元,集体固定资产50万元。
郭庄村属麦河流域,土地肥沃,自古除自给小麦、玉米主粮外,以种植蔬菜而闻名,特别是生姜、大蒜,既有种植技术,并有较好的品质。近年来,广大群众通过科技发展、意识转变、大力发展地膜花生种植,亩产达到1500斤,从而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并带动了花生运输、加工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
自电网改造以来,全村基本上达到电网全覆盖,给靠井灌生产、生活带来的方便,全共有机井40眼,基本达到了旱天三天能浇一遍,打破了过去靠天种地的历史,群众吃水以自取地下水为主,没有自来水设施。 全村电话普遍率为95%,基本达到了电话村的标准,有线电视除前郭庄、后郭庄开通外,其余7个自然村均没有开通。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5%,现有私人诊所4家。[10]
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郭庄村
该村位于旧城镇东北10公里处,南靠六十六排干,东靠黄辛公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有总户数141户,总人口586人,总耕地面积2575亩。
该村收入以农业为主,企业和劳务输出为辅,农业主要以大田农作物种植和林果种植为主,企业以玻璃钢为主要特色,村内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三家,员工100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
该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村“两委”历来重视抓普法教育,村治保会、治安联防队等群众组织健全,职能发挥充分,多年无刑事犯罪,无治安案件、无上访告状。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该村积极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深入开展了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群众的文明化程度较高。
5、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郭庄村该村地处大南河流域,洛礼公路穿村而过,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600户,3281人,耕地面积2402.4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1840.6元。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9名,其中女12名,党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岁。村党支部一班人,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镇党委、镇政府的决定、决议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了“山地退耕建果园,川地大棚种蔬菜,加工运销活经济,兴修水利促发展”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抓党建、谋发展、办实事、求稳定、抓安全,在思想上,工作中和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2005年党支部根据村上现状进行了村发展近期规划。首先抓渠道维修,以保障群众灌溉用水,先后带领群众清淤维修渠道3条共8次,其中东岸渠3.5公里,中岸渠2.5公里,西岸渠2.5公里,总计8.5公里。其次抓农路建设,自2005年元月至2006年6月,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已完成农路网络建设三纵二横4.7公里,力争在2008年使村级农路网络形成五纵四横。同时,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即我镇南河东西岸渠工程的建设中,该村党支部认真研究,想办法,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配合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在支部一班人的努力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已动员群众集资6万多元,并发动群众对全长1550米的南河东两岸渠进行了前期的衬砌和压水工作。另外,配合镇政府修建西旱坪渠道工程,开挖整修渠道和农路3公里,并计划新开渠道两条共计3600米。同时在今年五月份,该村党支部还配合县农机站给群众解决了扶贫农机17台。在2005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收交工作中,由于个别群众思想觉悟低,认识跟不上,对参与合作医疗工作不积极,村党支部一班人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分昼夜,利用广播宣传和上门动员个别谈话的方法,使全村的合作医疗收交工作达到了全村总人口的95%以上。通过办实事,群众对党支部信任了,通过办实事,也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办实事,群众更加得到了实惠。从2005年2月至2006年7月,由于渠、水、路的畅通,全村每户就灌溉用水平均节约支出约230元,全村村民一年半共节约水费支出15万多元,人均增收50多元,党支部给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和困难,从而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1]。
6、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郭庄村该村属于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今年又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20个重点示范村之一。郭庄村位于萧县的南部,是丁里镇委、镇政府所在地,南距淮北市15公里,省道202公路穿境而过,连霍高速公路丁里出口处位于其境内,交通十分方便。目前的郭庄村是近期原郭庄、瓦房两村合并后的新村,包括8个自然村,农业人口1390户5166人,全村土地面积4462200平方米。
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政策出台以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该村经济稳步发展,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蔬菜2000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120多万元,2007年向外输出劳动力300人(次),创收210万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度人均纯收入2800元。近年来该村引入棉花制种产业,固定面积300余亩,年固定收40余万元,村有集体小型面粉厂一座,每年收入近2万元。去年,引进上海同创公司在丁里高速路出口两侧建设大型农资批发市场,建成后,将大大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该村科技文化发展加快,村里有2所小学,1所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高中入学率达80%。村有2所医疗卫生室,占地100平方米。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灌溉设施齐全,村庄道路新建水泥路3公里,砂石路6公里。
目前新村成立党总支1个,下设4个支部,党员共131人。
每个支部活动场所健全,党员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郭庄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凡涉及村民或村集体的事物和村里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通过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民主理财等管理和监督机制,村务公开透明、决策管理民主,进一步提高干群素质,构建和谐村庄、促进全村经济发展。[2]
7、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王集镇郭庄村村情概况
该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纯回族村,位于曹县城东8公里,四级河网与团结河交界处,郭庄村所在地原是一深坑,由于黄河过此,经过多年冲击,淤泥堆积,最终将这深坑填平,成为一方沃土。元朝初年,郭氏回族迁此安家落户,取村名为郭坑,清初改为郭庄,整个村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
郭庄村现有建设用地面积108亩,耕地756亩,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全村共有286户,总人口1283人,现有郭、李、马、王等4个姓氏,郭氏最多,占总人口的90%。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前,郭庄村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村,1985年,党支部、村委会进行了调整,以郭继春为党支部书记的一班人,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本村优势,组织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个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村党支部围绕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重点抓了信息、技术和生产销售服务,解决了群众采购、加工、销售遇到的实际困难,全村形成了皮毛、加工、纺纱、梳条三大系列8个骨干企业,企业已发展到26家,到2005年,全村工农业生产值达1.2亿元,向国家贡献税收达8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超过7500元,实现由温饱到富裕,继而达到小康的跨越,正朝着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社会进步到2005年,郭庄村相继拓宽绿化了街道,硬化了路面,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商品楼房一条街,村里有鲁西南高标准的清真寺、文化大院、娱乐室、体育场、卡拉OK歌舞厅、远程电教室和图书阅览室。2003年,村里投资40余万元建起一所设备齐全的卫生院,投资100多万元打600米深井一眼,为群众免费安装了自来水,2004年投资80万元,完成了电力改造,是菏泽市唯一的高标准电气化试点村,架一条长3.5千米的高压线路,有效的保障了全村企业的正常生产。全村户户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60%的户用上了宽带网,40%的户拥有微机,5%的户住上了“别墅楼”,有各种轿车100多辆,村民通过了互联网,实行网上学习,查找新的致富信息,把买卖做到了国外,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组织建设自1985年以来,由原来的6名党员发展到35名,党员在经济建设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一是筑牢堡垒,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在党支部一班人具有强烈的“堡垒意识”,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筑堡垒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达到了班子建设、干部素质、工作作风“三过硬”,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党内民主建设规范化和村级管理规范化。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深入开展“设岗评星”活动,设立了“党员示范一条街”,建立健全了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受到中共先进性教育活动巡回检查组的表扬。二是找准优势,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村党支部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确立了搞次杂毛加工为突破口,实现全村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郭庄村成立了天一皮毛有限公司,下属20多个加工企业,现以品正毛纺、和兴毛纺、金泰毛纺、中远毛纺、振兴毛纺等8个企业为龙头,带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抓住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连续20年没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和经济纠纷,连续16年免收“三统五筹”费用,基础设施建设年年迈上新台阶。
大事记1991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营企业优秀单位”称号;
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最佳省级文明单位”,被省人事厅、民政厅授予“全省模范村委会称号”;
1998年,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03年,被省民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村(居)”称号;
2004年,被省司法厅授予“优秀调解委员会”称号;
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郭继春同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3]
8、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仁里集镇郭庄村
地理位置
该村位于平泉镇东10公里处,东连寺府,南临虎泉村,西接景家村,北接南川上庄、原芦村。
行政区划该村原有12个自然村,分别是谢山、庄门、寨珂、庙湾、湫池、杜家、上坳、新庄、白家、大庄、何草、白岭。2004年村组合并时,将庄门、寨珂2自然村合并为庄门自然村,将大庄、2自然村合并为大庄自然村。该村现有10个自然村。
人口面积该村现有总农户622户,农业人口2779人,其中男1075人,女1344人,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4。296平方公里。[4]
9、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镇郭庄村该村隶属于峰峰矿区临水镇,地理位于“元宝山、滏阳河畔”,环境优越,全村有1180口人。村内有诊所3家,有效解决我村就医难的问题。村内领导班子由8人组成,村务、财务、政务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内容及时、准确。
该村经济呈多元化状态,主要经济来源于企业发展, 企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极大的解决了本村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大部分以在企业内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成为农民增收在农外的主要渠道。村两委班子树立大开放,大开发的思想,制定了一套符合本村村情的发展方针,即以农业为基础,以企业为依托,全村多业并举,百业俱兴,使得本村经济稳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逐年递增。[5]
10、安徽省颍上县慎城镇郭庄村该村位于慎城镇西南部,五里湖流域下游西岸,南邻八里河镇,盛堂乡柳沟湾,北面是大武村,西面是潘郢村,面积大约8平方公里,所辖25个生产组,分布11个自然庄,1100多户,5098人,耕地面积5000亩(其中2000多亩低湖洼地),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雨季农作物每年正常年景每亩地纯收入大约在500元,每年全村农民种地收入大约为250万元,人均490元,辖区有一个养鸡场和一个养猪场,规模都不大,本村特色产业主要有从美国引进的大白莲藕和菱角,莲藕每亩产量为2000至3000斤,产值在2000至5000元;菱角产量每亩在2000斤左右,每亩产值在1000至1600元。
我村水利设施较好,拥有一个排灌站,五个排灌点,U型水泥渠总长达3公里左右。
村部位于颍红路公路牌3公里处左南侧。[6]
11、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店乡郭庄村该村位于九店乡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耕地面积1300亩,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总人口1257人。
该村2008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抓手,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累计投资80多万元对村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建设:
一是新建了村部,安排有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
二是新建村民休闲广场100平方米,各种休闲健身娱乐设施健全,全村主要道路两旁已种植各类花卉、苗木1400余株;硬化道路850米,建沼气池20座,清运垃圾120方,粉刷墙体3368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卫生所及便民超市各一个。
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2008年种植烟叶面积200亩,产值达到60万元。 该村石灰石储量大,近年来,围绕石灰石开发,新建石料厂一个。种植花椒120亩,年产值50万元。[7]
12、河南省通许县孙营乡郭庄村该村隶属于通许县孙营乡,位于县西北三十华里处,东邻本县蒋家村,南邻大河口村,北邻李庄村,西与尉氏县瓦岗村接壤。全村现有310户,1387口人,2670亩耕地。[8]
13、山东省平度市郭庄镇郭庄村村庄由来
明朝洪武初年,郭郝等迁此立村,取名北庄子。后为避洪水之祸,郭姓向前移一里,重建新居故以姓得名郭庄。
政区人口
郭庄村位于郭庄镇驻地以北。东临马家庄,北接瓦子丘,西临三城路,南连镇政府驻地。耕地3944亩。村民526户,1966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蔬菜种植为经济发展重点。自1996年以来,现已建成高温大棚40个,草莓棚30个,蔬菜面积达1500余亩。2005年经济总收入5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5元。
优势产业
交通运输业是该村主要经济支柱。现该村已发展粮食运输车250余辆。仅此一项收入可达300万元。
社会事业
2006年投资10万元硬化、美化了该村的所有大街,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现该村有小学一处,村级卫生室一处,文化教育中心一处。全村固定电话500部,有线电视用户390户。村民参加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