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译文:吴国的太子孙登一次乘马出行,忽然有一颗弹丸飞过。左右的手下进行搜查,正好看见一个人手持弹弓,身佩子弹,都以为就是他射的。他申辩不承认。手下的人要打他,孙登没有同意。命令找出飞过的子弹相比,不一样,于是便把他放了。
人遭受冤枉,大多起因于案情是非难辨。断案的官吏不能细查慎处,便躁怒地滥施威刑,结果导致无辜蒙冤。
问题:孙登遇到了什么事?
设想: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评述: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 ,适( )见一人 2 ,咸( )以为是 3 ,登不听( ) 4 ,乃见( )释 5 ,比之非类()
适(恰巧) 咸(都) 听(听从;接受) 见(被)类(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