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王学泰
I S B N: 7563361553
页 数: 320
开 本: 16开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9-1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兹举两例为证: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喝足之后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先秦哲学家中最冨于悲观色彩的庄子尚且如此。那么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就更不待言了。
中国人对付鬼神也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总是通过食物来疏通关系。西洋人悼念亡者一束鲜花就可以了,中国人不成,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待待遇(一般还要高一档)。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亲疏和他企盼的大小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这完全与老百姓对付骑在他们头上的官吏一样,因此有人说祭祀不过是人对鬼神的贿赂。
本书目录
引言第一章 饮食文化的蒙昧时代
一 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1.从食素到食肉
2.从生食到熟食
二 史前时期人类的食物
三 炊器,餐具和烹饪技术的产生
四 原始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
第二章 饮食文化的萌芽时代
一 大禹治水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夏商时期的主要食物
1.食物原料
2.食器,食品加工与食制
3.人类的伟大创造——酒
三 兴亡饮食相关的两个王朝
1.食物,礼器,重器
2.饮食的丰俭与王朝的兴亡
第三章 饮食文化的昌明时代
一 周秦两汉时期的食物
1.农业民族的形成
2.周秦两汉时期的主要食物原料
3.食品的加工与烹饪
二 食制,等级差别与羹
1.每日吃几顿饭
2.分餐制与饮食的等级差别
3.说羹
三 南北食系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1.先秦中原地区的一组名肴——八珍
2.荆楚盛馔
3.汉人食单
四 礼乐习俗对人们自然本能冲动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