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底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金胜乡。昔日此地无水,一日忽见白鹿刨乱石,泉水涌出滔滔不绝。故村名曰神泉村。又因村落处于北寨坡“当里寺”之下故俗称“寺底村”。
寺底村位于西山脚下,太原化肥厂的西侧,全村只有88户325口人。寺底村村子虽然规模很小,却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该村曾经拥有过一座年产15吨的集体煤矿。在煤炭业带动下,全村个体运输车发展到60多辆,年运输收入近百万元。在2004年时,村集体累积资金数百万元,创下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寺底村富裕了,他们立足长远,积极贯彻“退耕还林”政策,绿化荒山、发展“绿色经济”,发展酸枣接大枣8万株,种植核桃1万株。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村里投资200万元打了新井,铺设管道4000多米,投资实施集中供暖工程,拆除了家用小烟囱,大大减少了污染。此外,村里还修整硬化了村内小街道,绿化了村外大街道和主干街道,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变得干净舒适了。
寺底村的煤矿关闭了。寺底村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致富道路如何开拓?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眼光投向了坐落于村后大山上的西山大佛。这尊大佛建于北齐天宝年间,高度仅次于乐山大佛,但比乐山大佛建造要早162年。村计划开发西山大佛旅游区,以点带面,争取把寺底村建设成为一个佛教、生态、商业三位一体的旅游园区。现在我们寺底村自己筹资,正在扩大西山的植被面积,成立了西山大佛保护基金会,目标是以旅游业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保证有个良好的文明旅游环境,寺底村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了新农村建设之中,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实施了“创建十星级文明家庭工程”,把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进家家户户。村里还设立了合作医疗站、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党员之家和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村民素质。村里还十分重视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村里的孩子每人都有教育补贴。村里还出钱购买了接送车,专门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