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简介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地处汝州市西南,南连鲁山县,西接汝阳市,庙鲁路、寄刘路从镇区交叉穿行而过,全镇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下辖34个行政村,353个自然村,镇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镇域内矿藏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近4000万吨,铝钒土、铅锌、石墨、石英、大理石、铜、磷、金等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大,且埋藏浅,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故又有“金寄料”之美称。寄料镇历史悠久,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寄存草料而得名,并留下了马跑泉、妻贤庄等美丽的传说。[2]
历史沿革1958年建寄料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建镇。1997年,面积174.5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寄料、高庙、雷湾、吕庄、牛沟、竹园、纸坊、马长庄、西安沟、观上、北周庄、徐庄、阎小寨、妻贤庄、温楼、南程庄、张坡、太山庙、炉沟、南赵沟、董王沟、李店、黄柏、桑树坪、蔡沟、拉台、坡根、车厂、平王寨、磨石、石梯、郭沟、蛮子洼、车沟34个行政村。[1]
乡镇荣誉寄料镇1994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体改委、科委、农业部、农民日报社评为”全国投资环境100强”,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授“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荣赝“河南省重点镇”称号,2001年被河南省人事厅、建设厅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被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顶山市文明村镇”。[2]
基础建设自2000年以来,寄料镇先后建起了沿河市场、工业品市场等六大专业化市场和工贸小区,居民家属楼12座,综合性体育场馆一座,文化场馆一座,娱乐城一座,建起了酒店、宾馆、商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建筑总面积23.5万平方米,常住商户1800余家;建起了光缆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镇区电话普及率达53%;建起自来水厂2个,日供水量50000吨,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1%,供排水管网已基本形成;镇长途客运站日发车200多辆次,客流量8000多人次;镇区医院三个,解决了群众的医疗卫生问题,使昔日“看病难”的农民享受着周到、细微的卫生服务;中小学校7所、幼儿院两所,保证了各年龄段少年儿童适时就学;依山而建的老君山公园,总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内有亭台楼榭,花草树木,珍禽异兽,既有曲径通幽之意,又有登临送目之趣。[2]
农业发展寄料镇与省农大联姻,建立健全以镇农技站、科协中心,全镇已在北部平原开发高产万亩方12个,千亩方6个,旱涝保收田1.1万亩;种植业形成了以程庄、张坡等村为中心的烟叶种植基地,以平王宋、赵沟等村为中心的250万株红果基地;以黄柏、坡根等村为中心的5000亩花椒基地,以董沟村为中心的提子葡萄基地,以蔡沟、拉台等村为中心的食用菌基地;养殖业形成了以周庄为中心的肉牛养殖基地,以李店村为中心的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工业企业在原有煤炭企业的基础上,内引外联,多方引资,大力开发铝钒土资源和铝锌资源,并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挖掘产品附加值,第三产业持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突飞猛进。[2]
旅游景点该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太澳高速穿境而过,省道庙洪线、县道小北线在镇区交汇,形成十字形公路框架。该镇有张湾人类文化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时间早于陕西蓝田人;有汉光武帝刘秀征战的宿营地——宿王庙村;有汝州海拔最高、植物种类最多、山势绵延最长的岘山,以奇峰险障,雾绕云封,风光独秀而闻名。有洞深达千余米,洞内遍布形态各异的石钟、石床、石钟乳,流水潺潺,凉风习习“千年一吻”的黄沙洞;有避暑胜地之称的平王宋八角沟天然原始森林风景区;有仙洞、古寺、山泉、竹林、小桥、流水、百鸟和鸣、古树参天、原始醇造万物精华的坡根明珠度假村;有玉皇庙、楚长城、擂鼓台、梳妆台、神仙洞、九女峰、马刨泉等众多景点又充满神奇传说的四寨山风景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