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霍洛维奇间断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英文:Mohoroviic discontinuity,Moho

释文:简称莫霍面、莫氏面。常用M表示,又称M间断面,是地壳与上地幔的分界面。1909年10月8日,莫霍洛维奇(Andrija Mohoroviic')研究了距克罗地亚境内萨格勒布约40千米的地震记录,发现在P波之后有一明显的波群P,认为是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由于物质发生急剧变化,使下层纵波传播速度大于上层纵波传播速度所致。根据时距曲线P波速度(vP)由7 6千米/秒激增到8.0~8 2 千米/秒,S波速度(vS)由3 8千米/秒激增到4 4~4 6千米/秒。后经观测证实这一间断面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球都普遍存在,所以把这一间断面称莫霍洛维奇间断面。其深度各地不同,一般大洋较浅,为5~15千米:大西洋和印度洋为10~15千米;太平洋中央部分只有5千米;岛弧地区为20~30千米。大陆一般深为30~40千米,高山地区最深,在中国西藏高原及天山地区深达60~80千米。推测此界面可能是基性岩(玄武质)与超基性岩(橄榄岩类)的化学界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