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复活,是指本来属于汉字文化圈后来废止汉字的国家,重新审视汉字。
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有汉字废止运动,但日文的汉字始终没有停用。二战以后日本出现了国语国字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制定汉字新字体,汉字字数限制等政策。
越南19世纪开始普及法国传教士设计的罗马字,1919年的科举废除,汉字也逐渐被废除了。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北部的教育中的汉字教学已经不存在了;南越在1975年前,中等教育中仍保留“汉文科”。
现代越南呼吁汉字恢复的运动比较少,但是、由于越南的古典书籍全部用汉字和喃字纪录,所以,越南出现了将汉字、汉文(文言文)加入用高中文科选修科目的呼声。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的高春灏(音译,日本语拼法:カオ・スアン・ハオ)语言学教授曾表示:“从语言学角度看,越南语使用罗马字表记并不合适,舍弃了汉字和喃字,是对文化的损失”。2005年7月,当时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在访问中国时曾表示“我们认为拉丁文字有一定便利,但同时也越来越显示出不利的一面。十九世纪前我们的文学,年轻一代越来越看不懂”,并认为让越南年轻人学习认识汉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
在经历了舍弃汉字、发展拼音的时期后,2009年,越南数十位学者联名上书教育部,建议实行小学和中学必修汉字的制度——汉字应该重新得到重视。
汉字在越南重新受重视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发展经济的需要。据统计,在越南的外资中,汉字文化圈地区占到40%,而且中国大陆是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汉字传入之前,越南没有文字,所以越南文明从一开始就是用汉字记录,如果废除了汉字,就等于否定了以前本民族所有的文化成果。
朝鲜在对于汉字态度,以下是金日成的见解。
“没有使用汉字的必要。但是,中国、日本、南朝鲜使用汉字,所以有学习汉字的必要。”
基于金日成的见解,1948年建国以来被废除的汉字教育在1968年作为“汉文”教育又被编入了高中的课程。
在朝鲜,报纸一般都是谚文专用而汉字完全不用。汉字一般被用来表记与中国有关的人名地名。另外,毛泽东给金正日赠送的汉诗,使用了中国民间一直使用的简体字。
1948年的汉字废除的同时,用朝鲜语固有词替换汉字词的运动逐步开始,但是1960年起便结束了。
韩国二战后,韩国也出现过废止汉字,谚文专用的情况。曾出现过主张继续使用汉字的大学教授,被迫辞职的事件。
但是,1990年之后,主张汉字恢复的呼声逐渐高涨,1998年,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成立,领导人是李在田,朴正熙时代的陆军参谋总长。
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的主张:
1. 汉字是东亚的通语。
2. 朝鲜/韩国语,应该和日本语一样使用汉字。
3. 规定必须在小学进行汉字的义务教育。
国防部长李在田主张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应该接受汉字汉文教育。而2004年的李在田的突然逝世,这个计划也搁浅了。
现在,韩国教育部,对于汉字的存废没有明确立场。因此,也承认小学的汉字教育可由校长斟酌决定。不过,对于汉字教育没有理解的校长,把自由裁夺时间用作电脑或跆拳道的教育。同时,也有理解汉字教育的校长,用市售教材进行汉字教育。所以,韩国人民的汉字能力会有程度不一的现象。
再者,2005年制定了国语基本法,公文中的汉字需以括号表示。总统令的效力降低。同时,现在教育场所的最前线,如果刚好是最没受到汉字教育的世代,汉字复活将更加困难。
西元2009年2月,在“韩汉之争”久未停战的韩国,20名前总理共同签名上书青瓦台,呼吁李明博强化汉字教育,提议在韩国的小学正式开设汉字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