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濂禅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水濂禅寺

简介:

水濂禅寺(水濂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濂洞。寺因此为名。

此处原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于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胜地的组成部分。始建于宋元祐三年(1088)以前,明万历二十七年,清乾隆、嘉庆年间,都进行过修建。原有山门一间,中殿、后殿各三间,另有陪房十间。直到1956年房舍毁坏无遗,道人活动终断。1983年,这里被划定为游览开放区以后,各级政府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决定将这一禅寺重加修建,先后拨给修建经费近十万元,加上各方面资助建设费用十余万元,建造山门5间,大殿5间及厢房等房舍共16间;另在北面盖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间,自此,正式改为佛寺。现住僧尼12名,由省佛协常务理事传虚、妙空任主持。桐柏佛教协会也设于此。这里遂代替了云台寺的地位,成为桐柏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出自南阳民族宗教志)

豫南名刹水濂寺位于千里淮河之源桐柏山腹地,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当代四大名寺。

水帘寺

水濂寺是中国临济禅宗的重要道场,也是豫南鄂北佛教圣地之一。

明朝嘉靖年间,江苏淮安山阳县被嫡小吏吴悦携子吴承恩前往花果山云台寺,与故交普因和尚交谈企盼儿子吴承恩能够读书做官、荣宗耀祖。然而,读书过目不忘、极具天赋的吴承恩,却喜欢上了花果山水帘洞里那些活蹦乱跳的猴子,想象着自己也能像猴子,回去之后写了《西游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