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康乐,给水排水工程专家,中国给水排水专业的创始人之一。长期致力于市政卫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创办并讲授市政工程课程的第一位教授。他撰写的《沟渠工程学》等是中国第一套市政工程专业大学教材。主持了上海、洛阳、兰州等数十个工业大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为中国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顾康乐,1901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几代祖先在清朝任职,官至布政使、巡抚、侍郎等。其父一生在家受族长委托管理家族宗祠的祭典和收租事务。顾家家学渊远,顾康乐4岁入自己家族办的私塾,9岁进苏州草桥学堂读高小,12岁考入苏州工业学校,16岁考入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大学期间,顾康乐的父亲壮年早逝,母亲用缝纫机替人承做制服,贴补家用。为让顾康乐姐弟三人能完成学业,母亲逐年变卖家中田地房产,直到顾康乐大学毕业。
家道中落,母亲含辛茹苦,使顾康乐日夜发奋读书。1923 年,22岁的顾康乐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即被北洋政府交通部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
留学三年,是顾康乐确定自己一生研究目标的重要时期,在教授指导下,他对美国和西欧工业城市污水处理池的设计理论和经济实效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在大学的卫生工程试验室作试验分析,写出了《城市污水处理池研究》论文。这篇专著在硕士学位口试中受到教授称赞,被推荐为专业参考资料。1925年6月,顾康乐获康奈尔大学市政卫生工程硕士学位。他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情,立即启程回国。
回国后,25岁的顾康乐受聘任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同时在之江大学、大同大学、东华大学兼课。同年,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了市政工程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的1/3以上的课程都由他自己一人讲授。成为我国第一位讲授市政工程专业的大学教授。课余,他潜心撰写了《沟渠工程学》、《净水工程学》、《港工学》三本大学教材,翻译了美国的《军事工程学》,这些著作均由商务印书馆和上海科技公司出版,填补了我国这一学科的空白。
1945年,日本投降,上海恢复建设。顾康乐毅然放下执掌了20年的教鞭,出任上海市工务局总工程师,兼任上海市公用局自来水设计处处长,主持了上海沪西地区的市政公用设施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顾康乐的生命焕发了新的光彩。他出任上海市城市建设局总工程师、技术处副处长。1954年,我国第一所市政设计院——上海市给水排水设计院成立,顾康乐出任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继续进行上海给水排水的建设。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使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建立了比较完善和配套的市政工程设施和给水排水系统。许多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956年,顾康乐奉调到首都北京,任建筑工程部北京给水排水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在其后的20多年里,他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主持指导了洛阳、包头、兰州、青岛等数十个大城市的市政卫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这些工程至今仍在使用,效益良好。
同年,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顾康乐与毛泽东主席亲切握手。这位历经沧桑的知识分子意识到生命的新的意义,写下了入党申请书。1958年,顾康乐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他将自己在上海的几十万元股票和一栋洋房作为党费全部上交。从此,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1979年,顾康乐被任命为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副局长。他便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和规划着整个国家的城市建设事业。他经常深入到上海、苏州等较大的水处理工程现场,时刻关心着水污染的处理与防止这一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的问题。撰写了《污水处理》、《国外水污染防治技术》、《给水处理厂设计》等专著及一系列防止水污染的科研论文。直到年近九旬,退居二线,他仍花了3年时间,编写了《英汉水污染词汇》一书,收录词汇9000多条,为祖国的城市建设事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