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建于1957年10月。前身是周桂芳领衔的上海壮艺越剧团(属民间职业剧团)。1951年流动到蚌埠,1954年由蚌埠市文化局接管,改名蚌埠越剧团。1957年调省城合肥,改用今名(属全民所有制)。1968年撤销,1978年5月23日恢复建制。全团60人左右,先后担任团长的有周桂芳、李长乐、薛正禄等,编导李治鹤、蔡慎生、完海瑞、查金兰、徐美芳,舞台美术孙顺骊、刘凤翔,主要演员有周桂芳、史翠贞、高金花、洪金哈、岳鑫华、徐美芳、王惠娣、戎惠娣、倪凤娣、车燕娟等。
该团先后上演的创作、整理、移植的传统戏、古代戏有《文成公主》、《虎符》、《双线缘》、《常金花》、《女儿志》、《王昭君》、《孤孀恋》等70余出。上演的现代戏有《红色种子》、《红松林》、《王孝和》、《山鹰》、《红灯记》、《红嫂》、《年青一代》、《家》、《夺印》、《南方来信》等24出。1959年,整理演出的传统剧目《抱妆盒》,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三项奖,其中史翠贞和周桂芳获表演一等奖。多年来,他们每排一个新戏,导演、演员等各部门都坚持先做好案头工作。每上演一个新戏都坚持分别召开本团、专家、观众三个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不断修改提高。移植剧目《文成公主》、《虎符》和创作剧目《常金花》等演出均在百场以上。除在本省演出外,还在长江两岸、东南的七省一市巡回演出,总计演出6300多场,观众630多万人次。
为使越剧在安徽扎根,该团重视培养青年演员。于1957年、1959年、1979年分别从上海、合肥、浙江三地共招收了52名学员。一方面聘请专业教师系统授课,一方面让学员参加艺术实践,很快培养出一批批艺术骨干。新秀有戎惠娟、刘秀珍等。为扩大视野,发展越剧艺术,该团每年组织两次去江、浙、沪交流演出,还邀请有关专家来团讲学。现已停止活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