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沟乡位于内蒙古武川县西南部,距县城可镇42公里,地理特点为丘陵构成的山区,山地面积大,平均海拔1700米。总面积496.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总户数1802户,农业人口6872人,耕地面积64500亩。
得胜沟乡在日军占领期间,成立义美乡,属第八区所辖。光复后,改为义庆乡,属第四区所辖。解放后,1953年设纳令沟,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为纳令沟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乡,称纳令沟乡。2001年撤乡并镇将蘑菇窑乡合并到纳令沟乡,名称定为纳令沟乡。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更名为得胜沟乡。
该乡地处大青山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一般年降雨量在300—350mm左右,无霜期120—125天,沿山地区有独特的小气候条件。该乡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天然桦树林和国家保护物种云彬,矿产有铜、铁、金、银铅、镍等。该乡农作物主要以马铃薯、油料、莜麦和杂粮为主,马铃薯年产量在180万公斤左右,油料在90万公斤左右。建成了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础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认证了无公害食品基地,现正申报500亩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同时正在建设200亩马铃薯种植温室大棚。通过大力扶持,建成奶站3座,标准化棚圈223个,购进切草机288台。
得胜沟、李齐沟地处武川县得胜沟乡最南端的深山老林之中,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及革命活动中心,素有“塞外小延安”之称。1938年秋,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120师贺龙派师715团与第二战区民族战地动委会游击第四支队总动委会晋察绥工委部人员从山西五塞出发挺进大青山,得胜沟、李齐沟便成为大青山支队司令部和省委、行署等机关的驻地,是“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196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95年投资建设占地面积650平方米的陈列室,对司令部、教导队、卫生队、李井泉司令员故居、电台、李齐沟的“郝区政府”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进行了重建和修复,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2004年我们乡又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蘑菇窑建成了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建成20个图片展厅,展厅面积达1500平方米,彩喷200平方米,陈列了反映大青山军民战争史的大型图片530块。2005年在展区南山建青少年生态园一处,占地2平方公里,栽植云彬、松树、刺梅、丁香等树种5万多株,2005年得胜沟、李齐沟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106个红色旅游重点经典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