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贡茶院简介大唐贡茶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 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

产于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唐代贡茶。唐大历五年,始贡五百串;至会昌中(841—846年),岁贡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制作贡茶时,由“刺史主之,观察使总之”。据宋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载: “长兴有贡茶院,在虎头岩后,曰顾渚。石斫射而左悬臼,或耕为园,或伐为炭,惟官山独深秀。归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又说:“袁高、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801年), 刺吏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禅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到了元代,贡茶院改为磨茶院,院址移至水口。如今,顾渚贡茶院虽废圮,但院址遗迹依然可辨。现其旁立碑,以告后人。
大唐贡茶院文化简介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饮用茶并创立独具中华民族典雅的饮茶文化的国家。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于唐中期“茶圣”陆羽《茶经》的问世。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对唐中期以前中国茶叶的历史、产地、以及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等知识作了全面仔细的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
我国是茶的故乡,世界上最早的茶树发源地就在我国云南——思茅。茶,在我国最早是作为“祭品”出现在宫廷的祭祀活动中。其次,以“食用”的形式出现在方士的日常生活中。后来,又以“药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到了隋唐,茶开绐作为饮料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现在,茶早已风靡世界 ,占据全球三大饮料之首。
茶文化的发展史,是我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茶文化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社会的发展历史。从而,使我们更加深爱祖国的传统茶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