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镇隶属铁力市管辖。位于市境西部,呼兰河右岸,为铁力市政府驻地。
铁力镇,原称铁山包。清代晚期,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黑龙江将军请准,于铁山包设镇边军右翼五营统领,建筑梅花式五营营垒,故又称“五营”。据《黑龙江通志采辑资
料》记载:“甲午之役,全军开赴前敌,以致营房空闲,屋宇被匪焚毁”。清末,为铁山包协领衙署驻地。中华民国成立后,1915年设置铁骊设治局,遂为治城。东北沦陷后,1933年
10月“改局为县”,成为铁骊县城,初为第一区保,1939年设铁骊街。1943年庆城、铁骊两县合并为庆安县后,仍称铁骊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恢复铁骊县,设置铁骊区。1951年9月,改为第一区,并将城镇周围的新民、新建、重建、兴家、铁兴、德胜、新进7个村划出,设置第四区。1955年10月,设置铁骊镇。1956年11月,将铁骊镇改为铁力镇。1958年7月,将新民、兴胜两个乡并入,同年9月改称铁力镇人民公社。1964年7月,将镇郊胜利、新一、兴隆、树林4个生产大队划归年丰公社;将年丰公社永丰生产大队一、二、三队划归铁力镇管辖。1980年复称铁力镇。
铁力镇是绥佳铁路线上较大的城镇之一,市属工商企业集中于镇内,并有省和伊春市属林业局、木材干馏厂、木材加工厂、火柴厂等。镇办工业有水泵厂、制砖厂、采石场等,19
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249万元。镇郊有耕地1.4万亩,主要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全镇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共辖6个街道办事处和江红、天红、东兴、东胜、五一、山头等6个村。1992
年末全镇总人口1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万人;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镇政府驻于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