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格-19“农夫”
五十年代初,米格设计局开始向音障发起挑战。经历米格-15和米格-17的成功后,似乎跨越音障并不遥远,然而,在米格-19的研制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甚至还有一名试飞员在试飞中机毁人亡。
米格-19的气动外型和米格-15、米格-17一脉相承,于1952年5月24日首飞成功,起初只能在俯冲中达到超音速,后来改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换装更大面积的全动式平尾,顺利达到了设计要求。量产型的米格-19机翼后掠角55度,头部三门机炮中的两门被移到翼根处,头部空间被腾出来放火控及其他电子设备。米格-19的原型机事实上打破了一项飞行速度世界纪录,在那时候美国的超级佩刀机F-100还不能超过马赫1.09。而米格原型机早就超过了马赫1.3,改型原型机更达到马赫1.46,但为了保密,设计局并未申报这一纪录。米格-19先后有多达16种改型,大部分未量产,只是用来测试不同的电子火控和武备系统,米格-19的主要型号有:米格-19P、米格-19PM和米格-19SV。
六十年代后期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六,歼六在印巴战争中表现出色,先后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机,自己损失三架。后来巴基斯坦为歼-6加挂了两枚美制“响尾蛇”导弹后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Mig-19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14.64(机长)×9.0(翼展)×3.89(机高)米。
机翼面积:25㎡。

空重:5447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756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8832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1.36马赫。
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
爬升率:185米/秒。
航程:1390公里(不带副油箱)。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
载弹量:500千克。
发动机:2台PД-9Б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2600千克。
电子设备:PCИУ-4B通信电台、PB-2无线电高度表、MPП-56信标机、CPO-1识别器、APK-5无线电罗盘、ACП-5H瞄准具(S型用CPД-1M瞄准具,P型装有PП-5雷达)。
武器系统:2门30毫米HP-30机炮,备弹140发(C型装三门HP-30机炮,201发炮弹)。翼下可挂四组8枚57毫米火箭弹,挂副油箱处也可挂炸弹。
Mig-19先后有16种改型,大部分未量产,只是用来测试不同的电子火控和武备系统,真正大量生产和比较有趣的改型有如下几种:
Mig-19S型,北约称为其“农夫”C。改进了电子设备,换装了发动机,速度和航程都有所提高。
Mig-19P型,北约称为其“农夫”B,是安装有雷达的截击机。
Mig-19PM型,北约称为其“农夫”E,所有机炮均被取消,装RP-2U火控雷达于进气道上端及隔板中央,挂4枚K-5空空导弹。57年10月开始大量生产。
Mig-19SV型,为了打美国U-2等高空侦察机而发展的改型,机翼面积增大两平方米,拆除两门翼根机炮及飞行员座椅后的装甲,专为飞行员研制了新的抗荷服和头盔。实用升限19000米。
Mig-19R是Mig-19S的侦察型,只生产了很少的数量。这种昼间侦察机安装了AFA-39侦察相机。
Mig-19曾出口多个国家,还有的国家取得了生产权。中国在Mig-19的基础上仿制了歼-6型飞机,共生产了4500架,远远超过该型飞机在苏联生产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