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实图》是中国清代画家吴昌硕的国画作品、该画纸本设色,幅面180×9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吴昌硕(1844~1927)近代画家。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晚以字行,别号缶庐、缶翁、破荷、大聋、老缶等。浙江安吉人。清末曾官江苏安东知县,在任仅一个月,后寓上海。中年后始作画,擅花卉,取法徐渭、朱耷、李蝉,并受赵之谦、任颐的影响,画风笔墨酣畅,色彩浓重,为"海上画派"的主要代表。能诗文,长书法,攻《石鼓文》,朴茂雄健,自成一格;精篆刻,能融皖、浙诸家与秦汉印精华,蔚为一代大师。著有《缶庐集》等。
吴昌硕与任伯年一样,对近代中国画起了重大影响。他的画风源自徐渭,但变其草书入画为以石鼓文入画。变徐氏的水墨大写意为重彩大写意。作画重气势,所谓:"苦铁画气不画形"。
《桃实图》绘两棵壮实的桃树,树上硕果丰实,树下一块巨石矗立,而树上的一枝连同桃实垂直倒偃在地。桃叶用浓墨写出,枝叶穿插。图中自题:"灼灼桃之华,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丙辰冬吴昌硕。"钤"俊卿之印"、"昌硕"白文印。丙辰为公元1916年,吴昌硕时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