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肠癌中医治疗中心是由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成立,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郑伟达教授担任主任的以中医为主,以中西医相结合的专业大肠癌治疗机构。
大肠癌是由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3个部分,其中直肠癌发生率最高。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北美、西欧、北欧、新西兰等,大肠癌往往占肿瘤发病的第一、二位。东欧、南欧是中等发病区。一些亚、非、拉美发展中的国家较低。在中囤,大肠癌的发病,以长江中下游与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台湾及香港等地区较高。此外,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发病率也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上海是中国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在迅速上升。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宣传教育,人民加强自我防护,大肠癖的发病率已趋于下降。中国大肠癌的发病具有发病年龄偏轻,病变部位偏低及多见合并血吸虫等3个特点。
传统医学没有大肠癌一词,但对大肠癌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人之善病肠中积聚。”《素问•气厥论》篇则说“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最早提出了大肠癌的成因。传统医学应用于大肠癌的治疗中,可以配合手术、放疗和化疗起增敏、增效,减少放疗、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对于姑息性手术者或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者,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蒙医学称之为“大肠血痞”。大肠癌在传统医学中属于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称之为“症瘕”、“积聚”、“脏毒”、“肠覃”、“锁肛痔”等。
中医学虽没有大肠癌一名,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初步认识了大肠癌的病因病机,此后历代医学从不同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补充,至明清时,中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更趋全面。如明朝张景岳认为“凡脾肾不足产后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景岳全书•积聚》)。又如清朝王肯堂则言“又有生平性情暴急,纵食膏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外科正宗•脏毒论》),从情志、饮食等方面阐明了大肠癌的成因。
综合诸医家的论述,一致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忧思抑郁,久泻久痢,劳倦体虚,感受外邪,湿毒蕴结等因素引起。此等因素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输布,以致湿浊内生。加之五脏虚衰(尤以脾肾虚弱为主),正气不足,易受外邪,邪毒滞肠道,日久积聚成块,肿块阻塞肠道,排便艰难或粪便变细变形;湿毒久蕴,化热灼伤血络,则见便血;热毒炽盛,肉腐络伤,则便下脓血,或如鱼胨状,恶臭难闻;久泻久痢,肾阳不足,不能温运脾阳,从致脾肾阳虚。久病累及肝肾,精血亏虚,出现肝肾阴虚,终至神离气脱,阴阳离决。
(—)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大便一日数行或数日一行,粪便时干时稀,粪便凹陷或变细,甚则顽固性便秘。
(2)便血:粪便色暗,状如猪肝色,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典型的为大便下血,血色暗紫或鲜红。
(3)腹痛:早期无腹痛,或仅有腹部胀满不适。当癌肿阻塞肠腔,可出现腹胀,腹痛难忍,恶心呕吐等。肠鸣如雷或肠鸣音消失。癌瘤浸润腰骶神经丛可出现难以忍受的腰痛,尾骶疼痛。
(4)贫血:有些病人因不明原因的进行性贫血就诊而被查出。(5)恶病质:多为晚期病人,表现为形体羸瘦,精神疲乏,口干舌燥,肌肤甲错,步覆艰难,甚至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6)体征:早期大肠癌患者无明显体征。中晚期有贫血貌,腹部可扪及肿块,以有腹为多见。晚期大肠癌可在腹股沟、左锁骨上窝触及肿大、质硬的淋巴结,是淋巴转移的常见征象。癌细胞血行播散,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出现继发性肝癌体征。癌细胞活体循环转移到肺、肾、肾上腺等处,再现相应的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直肠指捡:对直肠癌诊断极为重要,有50%~60%的大肠癌可经直肠指检发现肿块。对每一个有肠功能性疾患,全身慢性消耗性体征或急腹症患者,均应作直肠指检,以了解肛门与直肠有无狭窄,有无肿块。
(2)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阴性者,可做大便潜血试验,此法可作为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3)结肠X线捡查:本检查对早期大肠癌诊断有困难,病变在乙状结肠中段以上者,须用x线检查。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宜采用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常可显示癌的部分与范围,有钡剂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破坏等征象。
(4)纤维结肠镜捡查:能观察到全结肠粘膜形态,对可疑病灶在直观下采取活检或刷取细胞涂片,可以显著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特别是对微小病灶的诊断很有价值。
(5)癌胚抗原(CEA)血清CEA测定:该测定在本病不具有特异性。但是血清CEA测定结果仍可供诊断结肠癌参考,特别是通过系列测定,在癌切除后可见血清CEA逐渐下降,有复发时升高,对监测结肠癌手术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总之,有大肠癌临床表现时,应该按全面正确地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B超、内镜检查等顺序进行,必要时辅以CT、磁共振等检查以了解病灶转移情况。在诊断时,需要与内痔、肛瘘、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作鉴别。
(1)药物治疗
1)湿热蕴结证。
主证:腹部阵痛,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兼有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丸
槐花15g,地榆15g,黄芩10g,当归12g,炒枳壳10g,防风10g。
便下脓血者加自头翁、薏苡仁、败酱草、丹皮、马齿苋清热凉血解毒;腹痛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白芍调气和血;发热者加银花、连翘、葛根辛凉透热;有肿块者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蛎软坚散结消肿。
分析:本方槐花、地榆清肠凉血止血,黄芩清大肠湿热,当归活血化瘀,炒枳壳、防风宽肠利气,全方清肠止血,疏风利气。但本方清热解毒散结之功不足,在应用时尚需加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药,加强疗效。
2)气滞血瘀证。
主证:腹胀刺痛,腹块坚硬不移,下痢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脉涩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膈下逐瘀汤
归尾12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丹皮12g,延胡索10g,香附10g,乌药10g,甘草10g,枳壳10g,五灵脂10g。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胶;肿块不消者加皂角刺、农蒺藜;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扁豆;脱肛者加莲子、刺猬皮、升麻。
分析:本方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行气止痛,香附、乌药、枳壳宽肠行气止痛,生甘草清解调和诸药。合用成方,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3)脾肾阳虚证。
主证: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畏寒肢冷,腹痛隐隐,遇寒则甚,喜按喜温。黎明泄泻,或污浊频出,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或薄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扁豆10g、山药15g、蕙苡仁15~30g,莲子肉10g,砂仁6g,炙甘草6g,桔梗6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6g,五味子6g。
寒甚者加附子、肉桂;污浊频出者加禹余粮、没食子、诃子肉、炙五倍子;气虚乏力甚者加黄芪、黄精。
分析:党参健脾益气养血,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补气和中,四药桂脾益气以补脾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白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砂仁以渗湿和胃,增强祛脾湿之功。补骨脂温肾阳,肉豆蔻暖脾土,五味子、吴茱萸温中祛寒、涩肠止泻。合而成方,共奏温补脾肾,渗湿止泻之功。
4)肝肾阴虚证。
主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遗精带下,舌质红或绛,舌苔少或无,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
知母12g,黄柏12g,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2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
阴虚甚者加鲜石斛、天花粉、北沙参;便秘者加火麻仁、桑椹、白蜜。辨病用药加藤梨根、猫人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薏苡仁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药。
分析:熟地滋阴补肾,生血填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秘气,山药补脾固肾、丹皮清肝火,凉血退虚热,泽泻泻肾浊,茯苓渗脾湿,共奏滋补肝肾之功,再加知母,黄柏以滋肾降火,则真水得补,阴火得降。
5)气血两虚证。
主证: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少气乏力,神疲懒言,脱肛下坠,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10g,甘草6g。
气虚甚者加黄芪、黄精;便秘者加大黄、全瓜蒌;脱肛者加升麻、枳实;腹胀者加抹香、大腹皮、青陈皮;疼痛加延胡索、全蝎;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大便带血者加仙鹤草、地榆炭;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加山豆根、蜈蚣;阴虚明显者加北沙参、杞子、丹皮、女贞;化疗后白细胞低者加仙灵脾、仙茅、羊蹄根。
分析:人参甘温,大补元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甘草益气和中,四药共成健脾益气之功。熟地甘温,滋阴补血;当归辛甘温,养血和血;芍药甘酸,敛阴和营;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此四药共成补血活血之功。全方合奏益气补血之功,为气血双补的基础方剂。
(2)中药外治法
1)斑麝老葱膏。
老葱500g,活蟾蜍1个,麝香1g,斑蝥10个(研末)
用法:活蟾蜍破腹后纳入麝香、斑蝥外敷关元穴,将炒热的老葱敷贴于上,上置热水袋以保持葱的温度。
功能:软坚散结,通腑温胆。
主治:大肠癌所致不完全性肠梗阻。
分析:蟾蜍、麝香辛温辟秽化浊,通经活络;斑蝥辛寒,解毒止痛;老葱中空辛温,通阳散结。四药相互为用,消肿散结,通腑止痛。
2)熏洗方。
蛇床子30g,苦参30g,薄荷10g,雄黄10g,芒硝10g,大黄10g。用法:蛇床子、苦参、薄荷加水1000ml,煮沸后加入大黄10g,再熬2分钟后又将雄黄、芒硝各10g放入盆中,将药汁倒入盆中搅拌,乘热气上冒之际蹲于盆上,熏蒸肛门处,待水变温后,换为坐浴。每晚1次,3个月为一疗程。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肛管癌、直肠癌。
分析:蛇床子苦温,燥湿杀虫;苦参苦寒清热燥湿;大黄、芒硝苦寒,泄热通腑软坚消肿;雄黄辛温,解毒辟秽,薄荷辛凉疏解。全方共成清热利湿,解毒辟秽,消肿止痛之功。
(3)气功疗法
气功能活跃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增强正气,故患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功法,对防治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常用功法有松静功、郭林新气功、内劲一指禅等。练功时要松静自然,动静结合,意气合一,循序渐进,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4)药膳疗法
1)凉拌海带丝:浸发海带250g,豆腐丝100g,酱油、盐、白糖、味精、香油、姜末各少许。将浸发海带洗净切丝,用开水氽一下,捞出置盘中,把豆腐丝和调料倒入盘中拌食。
2)马齿苋鸡蛋饺:马齿苋50g,鸡蛋(或瘦肉)50g,包饺子常服,可治肠癌。
3)猕猴桃:每日50g常服,可治肠癌。
4)鲜无花果:每日适量鲜食,可治肠癌便血。
5)黑木耳红枣汤:黑木耳30g,红枣30枚,上两味加水适量,水煎温服,可治肠癌贫血。
6)薏苡仁抗癌茶:薏苡仁60g,红枣30枚(煎碎),绿茶3g。先将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取汁;将薏苡仁与红枣加水适量,煮熟,并将荼汁和入,每日1剂,分3次温服,饮汁,食薏苡仁,红枣。
7)薏苡仁粥:薏苡仁30g,梗米50g,加水适量熬成粥。作平时佐餐。可提高因化疗或放疗后的白细胞减少。薏苡仁可改用芡实,或莲子。
8)黄花菜木耳汤:黄花菜30g,木耳15g,血余炭6g。黄花菜和木耳煮成一碗汤后,冲血余炭服,可治肠癌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