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形灰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梨形灰包

植物植 物 名: 梨形灰包

拉 丁 名: Lycoperdon pyriforme Schaeff.

科 别: 灰包科

植物形态: 子实体梨形至近球形,高2~3.5(~4.5)cm,宽1.5~3cm,不育基部发达,由白色菌丝束固定在基质上,初期包被色淡,后呈茶褐色至浅烟色。外包被由小而分散的、半永存的尖疣和颗粒所组成。内包被褐色,膜质,以一小裂口而开裂。孢体绿黄色,后变为橄榄色或锈色;假中柱显著,近球形。孢丝橄榄色,线形,稀疏分枝或不分枝,无横隔,粗3.5~5.2μm,末梢部粗约2μm。孢子球形,直径3.5~4.5(~5.2)μm,橄榄褐色,平滑,有时具一断柄。

生长环境 夏、秋季群生,或有时单生于朽木上及树干基部,稀生于地上。

分 布 地: 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采 制: 夏、秋季包被未破裂时采摘。阴干。

药材药材名称: 梨形灰包

别 名: 梨形马勃

来 源: 本品为灰包科(Lycoperdaceae)真菌梨形灰包的干燥子实体。

类 别: 其它类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

功 效: 清肺,利咽,止血

药理作用: 对小鼠肉瘤180、艾氏癌有抑制作用。

主 治; 用于咽喉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3~6克,煎服;外用撒敷患处[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