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音】:míng qīng yá diāo
《诗经。尔雅》上说:"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其中"犀"专指犀牛角,"象"专指象牙。作为一种工艺品,牙雕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明清时期,牙雕工艺借鉴了许多其他雕刻工艺的手法,并产生了许多新的工艺技法,当时牙雕作品的工艺之精,刻工之细,造型之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明清时期是我国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两朝的宫廷都设有御用的作坊,集中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从事牙雕制作。明代牙雕多为仕女、人物、观音、佛像、文房用品以及盆、扇柄等等。明代牙雕不染色,在造型和纹饰上表现出朴厚、浑圆、柔和的风格。清代的象牙雕刻题材除了传统的人物、佛像、文房用品外,还有龙舟、宝塔、挂灯、花篮、插屏等等。在技法上注重精雕细刻、漆色嵌宝。这件乾隆时期的牙雕编花宫扇,以宽不到一毫米的牙丝编成透空的扇面,上面粘贴着雕花的牙片,这种复杂的装饰技法,显示了清代牙雕富丽华美的风格。清代晚期象牙微雕与书画艺术相结合,刻画文字和景物精妙入微,成为当时时兴的艺术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