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市职业大学成立于1981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2003年1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调整地方高等院校的布局,优化地方高等教育结构,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将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合并,组建一所立足苏州、服务地方,以工科为主、兼顾文理的市属普通专科院校,并在苏州国际教育园南区征地建设新校区。
坐落在石湖之畔、上方山之麓的新校区占地面积1262.34亩,校舍建筑面积43.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958.3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藏书资料100余万册。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1066人,其中专任教师71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21人(其中正高职称23人);青年专任教师中取得硕士以上占54.2%。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名教师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2人,其他市级各类骨干及重点培养对象25人,苏州市十杰教师2人。
学校现有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贸系、教育与人文科学系、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艺术与设计系、基础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院系(部)。学校建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针对性强、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构建了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是全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共获得省级二类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精品教材5部,优秀课程群1个,主、参编正式出版的各类教材210本。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化“质量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能力为主线、应用为目的、创新为核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设置紧贴苏州市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设有三年制专科专业或专业方向85个,其中应用电子专业被列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机械、计算机、秘书、日语等4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是全省同类高校中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最多的院校之一。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绩显著,共获省级二类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精品教材3部,编写正式出版的各类教材185本。学校现有9个实验(实训)中心,40个专业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培训项目”机电培训基地。
近五年来,学校共出版专著40余部,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1602余篇;获市、省(部)科研成果奖40项,教学科研成果奖5项;“现代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创新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等为国内名牌高校和知名外资企业研制、开发出多种科研设备与工业产品;“吴文化研究所”、“法制研究所”等已经出版多部专著和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学校与地方各行业和企业有着良好的产学合作基础,与地方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45个。建立了由各界名流、企业家、专家参加的教育教学企业顾问委员会,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机械、电子、秘书等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需求审议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指导专业建设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引起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加拿大乔治布朗、澳大利亚北墨尔本技术学院等国外教育机构在举办新兴专业、课程合作、语言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积累了许多经验。
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始终保持着高就业率,2003、2004、2005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1%、96%和96.86%,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优良的办学条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充分的就业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已经成为区域品牌高等职业院校。
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学校将以市属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为契机,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为苏州实现“两个率先”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追溯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将立足地方,继续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力争早日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职业大学正在筹建苏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