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ad.gif)
![](/images/load.gif)
为爱朗读 The Reader
香港译作[读爱]
又译《生死朗读》,是一套2008年的英国舞台剧电影,以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创作的小说我愿意为你朗读为背景。电影由David Hare改编,并由史蒂芬·达尔德里导演。雷夫·范恩斯和琦温丝莉是主角,还有一名年轻演员大卫·克劳斯主角。这是两名制片人安东尼·明格拉和薛尼·波勒的最後一套制作的电影,因为两人在电影上映前已逝世。2007年9月电影於德国开始制作,并於2008年12月10日首次在部分地区上映。
基本资料制片:
Donna Gigliotti
Anthony Minghella
Redmond Morris
Sydney Pollack
导演:Stephen Daldry
原作:Bernhard Schlink
编剧:David Hare
演员:
Michael Berg......Ralph Fiennes
Brigitte......Jeanette Hain
Young Michael Berg......David Kross
Hanna Schmitz......Kate Winslet
摄影:
Roger Deakins
Chris Menges
配乐:Nico Muhly
国别:美国、德国
年代:2008
发行:甲上
简介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一个15岁的少年麦可在街上病倒,被一个美丽的女子汉娜救起,当病愈之后他决定亲自去跟汉娜道谢,但是这样的相逢让他们两人牵起了一辈子难以割舍的情缘。
当麦可与汉娜两人再次见面之后,对于彼此的吸引毫不设防,因此他们感情的热度一下子就达到沸点,汉娜喜欢麦可朗读各式各样的世界名著给她听,麦可对于汉娜的神秘与成熟的魅力难以自拔,两人也同时耽溺在欢愉的性爱关系中。但是有一天汉娜却突然不告而别,留下了麦可满腹的疑惑和心碎的感觉。
多年后,麦可成为法律系高材生,当他跟随著教授到纳粹战犯的法庭旁听时,却赫然发现被告竟然就是许久不见得汉娜,在抽丝剥茧的审判中逐渐将汉娜的过去呈现在麦可的眼前,也深深牵动著麦可的心,同时也撼动了两人的命运。
影后制造机虽然才不过执导第三部剧情长片的史帝芬戴尔卓(Stephen Daldry),但是几乎每部他导演的电影都是奥斯卡的大热门,史帝芬戴尔擅长女性内心情欲挣扎的情境表现,同时在运镜、音乐和氛围的掌握度十足,更是在好莱坞无人能出其右,这次他的《为爱朗读》又获得了四项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可见史帝芬戴尔卓的导演功力,他之前的电影《舞动人生》Billy Elliot和《时时刻刻》The Hours都可以说是各个影展的常胜军(妮可基嫚在《时时刻刻》的演出使她抱回一座小金人,凯特温丝蕾也因为《为爱朗读》成为本届奥斯卡影后,导演史蒂芬的“影后制造机”名号不胫而走)。
《为爱朗读》原著书名为〈我愿意为你朗读〉,这是由德国的畅销作家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所著,徐林克曾经获意大利、德国及法国的多项文学奖,同时这部电影也被翻译成40多种不同的语言,当他这本书翻译成英文在美国推出之后,立刻成为第一本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冠军的德国小说,当导演史帝芬戴尔卓看完这本原著之后,欣喜若狂,马上就开始著手进行电影剧本的构想,同时也敲定《时时刻刻》的女主角妮可基嫚为演出汉娜的这个角色,不过后来因为档期原因,使得妮可基嫚含恨退出,最后由演技优异的凯特温丝蕾终于取得这个角色的演出。
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如是描写人类善于遗忘的本性。而《为爱朗读》正好从相反的角度来描述新一代德国人面对二战罪行的心灵历练。
正如导演所说的那样:「拍好这部电影的唯一方法就是起用德国演员在德国本土拍摄。」为了再现历史阴霾下的德意志,剧组远赴德国几大城市取景,一路走过柏林、科隆、格尔利茨以及与捷克边界的乡村农舍;导演更是亲自率领演员亲临波兰境内的纳粹集中营与犹太纪念馆感受肃杀、冰锥刺骨的历史。拍摄期间,一些亲历审判事件的社会人士踊跃提供资料,主动请缨为电影做顾问;Fritz Bauer研究馆还为剧组提供了大量关于纳粹暴行的珍贵资料,包括照片、抄本、法庭审讯的细节等。导演表示不会把视角集中在“宽恕”、“赎罪”这些传统视角上,而是尊重原著的独特视角,将这部凄美动人而又锋芒毕露的小说展现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