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有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脾虚有湿,是一个中医学术语,指脾虚湿困和湿困脾阳两个脏腑辩证方法。脾虚湿困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运化。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恶心呕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多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这是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产生的病症,是内因。简单来讲体内有湿是因为脾虚,病机在脾,故要补气健脾,佐以燥湿。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脾脏本身无病,只因饮食或气候环境等外因引起水湿过重,脾困其中,阻碍运化功能。这种病症简单来讲就是脾虚是因为有湿。

故治法应以燥湿利湿为主,医学上很难治。

总之,脾脏恶湿喜燥,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都要以此为治法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