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代·孙光宪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拔,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土,并皆总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译文
1 白少傅居易(白居易,少傅可能是个官位,这个你自己查查),文章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不肯做大官.以前,刘禹锡(陋室铭作者)在大和中做宾客时李德裕太尉在东都做官,刘禹锡问李德裕:"你最近得到过白居易的文章吗?"李德裕说:"一直有给我看过,还让我收藏着,但是到现在都没有翻看过,现在我儿子正在阅读它."等到拿出来看,装满了书箱(箱笥不知道是什么暂解释为书箱),被灰尘所覆盖着,就打开重新装卷(这里要解释下,竹简过了段时间需要更换丝绳估计这里说的复卷就是这个意思)李德裕跟刘禹锡说:"我和这个人的情分不能保持太久了,纵使他的文章精妙至极,又何必阅读!只怕让我的心思回转(指他想和白断绝联系的想法),所以不想阅读."可以看见白居易是怎么被抑制的.做官的人,一起都嫉妒白居易,都说:"白居易有学者的才能,但不是做宰相的料."了解他的人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知道他的治国之才,但被时世所排挤,就好像贾谊在汉朝,不被做官的人所了解,大家都为他惋惜。
2 白居易,写文章很好,在当时堪称第一,却没做大官,刘禹锡与李太尉分管东都时, 禹锡问太尉 :最近 得到过白居易的文集吗?德语说: 总有人说,让家人另外收藏起来,却还没有读过,今天就看一下。拿过来以后,箱子都盛满了书,却有很多尘土,刚打开就卷上了,对禹锡说我对此人 不满很久了,他的文章精绝,何必看,怕伤了自己本来的新型,所以不想看。他的建议也是如此, 他的门客都嫉妒白居易,都说:“有学识的才能,却不是做大官的人。”
3 注释:
①白居易64岁(836年)那年,授同州刺史一职,不接受,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②大和:唐文宗李昂的年号(828—835)。
③宾客: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④笥(sì):竹器。
⑤尘坌(bèn):灰尘。
⑥衣冠之士:做官的人。
⑦宰臣:重要大臣。
⑧答制:应对的文章。
⑨汉文:汉文帝刘恒的省称。
少傅白居易,文章居当时之首,却没有晋升到重要的职位。在此以前,刘禹锡在大和年间担任太子宾客职务时,与李德裕太尉同时分管东都。一日,刘禹锡拜见李德裕说:“近来曾得到白居易的文集否?”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了,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您的提及而看看。”等到他去取看时,发现白居易的文章已经装满了书箱,埋没于灰尘之中。他打开后又接着合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妙绝伦,为什么要再看呢。只怕扰乱了我的心,这就是我不愿意看他文章的原因。”白居易竟然被抑制到这种地步。做官的人,全都嫉妒他,都说:“有学者的才能,不表示有做大官的才能。”了解白居易的人能从他的应对文章中发现他治理国家大事的才能,可是却被当时的官场所排斥,就像贾谊在汉文帝刘恒的年代,不被卿相所了解一样,对此,人们都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