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回变是清代同治年间从1862年至1873年在中国陕西、甘肃爆发的一次境内的穆斯林和汉族之间的仇杀。它维持了十年多,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
背景
稍前的时期,1856年,在云南省也发生了杜文秀领导的大规模回变。
过程1862年,由于对清廷不满,汉回之间的民族冲突,加上官府的腐败和欺压,在陕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国和捻军在陕西的影响发动起义,意图在陕甘建立西北民族自治,但是并未提出云南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那样"建立伊斯兰共和国"的口号。其初期的主要领导人有赫明堂、马生彦、马振和、白彦虎等。同时在宁夏也爆发了大面积的回民民变,其主要领导人有马兆元和马化龙。
在陕西的回军一开始可以趁清军忙以对付太平天国的机会在陕西中部立足,但是从1864年开始就被清军逼迫退守陕甘边区。
太平天国被消灭后,左宗棠率领湘军开始对陕西山西一带用兵。左宗棠首先进攻捻军,在捻军被击破后再进攻位于陕西的回军,1866年回军退守甘肃。1869年左宗棠派刘松山进攻宁夏的金积堡,马化龙接受安抚后见清军屠城,迫于压力再次发难,兵败后被杀。
1871年左宗棠进驻甘肃,当地回军领袖马占鳌投降,被左宗棠编入清军。1872年以白彦虎为首的回军被迫退出青海。1873年退到新疆,最后逃往俄罗斯得脱。陕甘回变由此告终。
影响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陕甘两省的民族分布。在战争中,回汉两族在陕西、甘肃两省互相仇杀,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民起义前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人口为1945.9万人,战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95.5万人,人口损失达1455.5万人。
1863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
西北回民对汉人的屠杀,以及汉族对回民的报复式屠杀,可见甘肃各县的县志。甘肃镇原县志记载:“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统计,回民屠城前镇原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记载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中国人口史》记载,甘肃泾州四县,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逃亡和死亡82.2万,损失88.6%。据该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逃亡和死亡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左宗棠入甘肃时,形容“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泾、固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
西北回汉之间民族冲突引发的大规模屠杀,是左宗棠及其湘军在平定回变后对西北回族展开报复性屠杀的重要原因。战前陕西省有回民180万人,在该省人口中占有相当比重,而且绝大部分分布在关中地区。战后只有西安城内未参加作乱的3万回民得以幸存,其余回民一部分逃亡,其余人均已死亡。甘肃省回民在战争中的死亡率也相当高,但仍在该省居民中占有一定比例。一部分回民为逃避报复,随白彦虎逃至俄国,成为今天的东干族。
同治年间的动乱,对回汉两族都是大灾难,1880年陕西回民人口谷底数不会超过15万。同战前全省的175万的峰值人口数相比,战乱中损失的回民在160万口左右,人口损失率高达91.4%。其实在同治之前,《钦定兰州纪略》和《钦定石峰堡纪略》均记载过乾隆“根株净绝,永保无虞”八个字的上谕,自此之后清政府一直在伺机清洗宗教信仰浓郁的西部地区,直至同治年间的陕甘回变之后,左宗棠彻底确立了满清在西部的统治地位。
中国历史学家马长寿曾经评价说:“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对西北回民历史来说,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大变动。在此变动发生以前,陕西各县,特别是渭、泾、洛三河流域,是我国回民的一个主要集中区或杂居地,但自这一运动发生以后,清代统治者把陕西各地原有的回民,除了西安城内的回民以外,整个驱逐出境或屠杀了。这一空前未有的大变动,改变了历史上陕西人民民族成份的原有面貌。”(见于《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序言)
同治元年(1862年)的陕西,清朝军队集中到南方对付太平天国和云南回民叛乱,关中地区防务空虚,一些回民首领于是借机起事,发动了“传帖杀人”。有人认为,其叛乱的最初目的便是要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而非中共官方所宣称的“反清起义”,抵抗满清与汉族官僚的压榨。
起事前,回民秘请铁匠打制刀具,再杀掉铁匠以防泄秘,然后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自杀(后人为他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
1863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可是不敌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回民叛乱发生后,回族叛军对汉族平民进行了血腥的种族屠杀。
有数据表明,叛军仅一年之内在陕甘两省就屠杀了1100多万汉族平民,相当于南京大屠杀遇害人数的30倍,相当于纳粹集中营中遇害人数的近两倍。白彦虎作为叛军的领导者和屠杀的积极参与者,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有人指责白彦虎罪行远甚希特勒、谷寿夫,是犯下严重反人类罪的刽子手。
汉族民众和地方团练武装对叛军的野蛮屠杀进行了抵抗,并一定程度上予以报复。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清廷命多隆阿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多隆阿入陕后,不断的向大荔、渭南、化州、华阴的回民军发起攻势,攻陷王阁村、仓头镇、乔店、孝义镇等回民据点,屠洗回民。“尸山积、血流成川”(《平回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