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作者:黄镜滔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页数: 233
开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5354-4052-5
包装: 平装
关于《银十字》封面文字:
像魔鬼一样的天使,披着乌鸦羽毛的白鸽。
以及一切光鲜背后隐藏着的无尽的黑暗,纠结的线。
所有裹在黑暗中可怜的影子,所有淹没在罪恶中不幸的灵魂。
都在审判日降临的那天,一起扑向盛大的死亡。
银色十字,黑色挽歌。
封底文字:
苍穹之上几点繁星,闪耀着玻璃碎片般澄净的光芒。
一个机缘巧合之下获得魔鬼力量的少年,孤独一人身处深沉黑暗之中,
却依然散发着纯净的光芒,借助着魔鬼的力量实现法律无法实现的正义。
如同天穹上那零落的星辰,不管是多么深沉的黑暗,都无法淹没其散发的光芒!
他深知这股力量用的越多,他在黑暗中就越沉沦,但他却仍然义无反顾地贯彻着正义。
他是披着魔鬼外衣的天使,即使全世界都误解他是坏人,他也要在自己的世界当个好人。
正如他站在黑暗的最深处,却依旧仰望那亿万光年外的一稀白芒。
他坚信邪不能胜正,黑暗必不会长久,光明必将普照人世间!
他是战士,战斗在光明之下的阴影之中,战斗在深邃无极的黑暗之中,战斗在千年万年的时光罅隙中。
他默默地战斗着,没有人知道他的荣耀与悲伤。只因他是黑暗之子,他无处不在,却又不曾存在。
他早已被天堂放逐,却依然虔诚的仰望苍穹,只因他所爱之人的笑靥倒映在天穹之上。
他一无所有,证明着自己还存在的只有手中的暗黑死焰与怀中的银色十字。
可是——
如果他手中一直燃着焰,他就无法拥抱她。
如果他手中没有燃着焰,他就不能保护她。
在寒冷的黑夜中,他只能是静默的守望者,
守候在她的身后,直至审判之日来临之时。
作者介绍:
黄镜滔,生于春末夏初

自幼喜欢西方文学,熟读《圣经》与《神曲》。
一心向往光明,却不知为何老是深陷重重黑暗之中,
不过我不曾沉沦,我满怀希望,
坚信光必降临,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润田地。
我要的从来很少很少,失去的却总是很多很多,
也许我微不足道的幸福,
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误会,一个谎言,一次转身,一个回眸,而毁于一旦。
但纵然世路艰辛坎坷,
我却从未停下,
蹒跚地,追逐幸福的脚步。
语言节选:1先有光明,后有阴影。
2一个人只有“爱上”才会有“哀伤”,他究竟爱上了谁?为谁而哀伤?
3“利用别人是错误的,那被人利用就是正确的吗?杀人是邪恶的,那难道被杀就是正义的吗?用错误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毫无意义,那用正确的方法得不到结果就有意义吗?”乔伊毫无畏惧地说道,“我明明站在光明之中,却有人说我是黑暗;我明明行使的是正义,却有人说我是邪恶。我只想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行使自己理应行使的正义。难道这也有错吗?”
4她恨我的言而无信毁了我们的约定。
5乔伊突然发觉瑾萱好美,那是不属于人间的美丽,只能存在与最深最甜的梦里,出现在繁星满天的壮丽夜空,又或像是在最深的海底里最大最明亮的宝石。
6乔伊很出色地回答出了老师的刁难问题,老师不由泛起怒容,微一冷笑道:“看来你很了不起,乔伊。”
乔伊将右手置于左肩,优雅地鞠躬道:“那是因为我是您的学生,老师。”
7我清醒得就像时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硬壳果。
8我之所以努力掌握知识,是怕将来没有能力保护我想保护的人。
9有时人与人之间也像是流星一样,纵然是一瞬间的相遇,也会迸发出令人眩目的火花。火花虽然有熄灭的时候,但在蓦然间所造成的影响和震动,却是永远难以忘记的,有时甚至可以回忆终身。
10那并非癫狂,也不全然是哀伤,而是混杂在进退得失爱恨悲喜中难解的痴痴缠缠,和终于解脱出来的一点点欣喜。像是一个铸剑的剑师在炉火边投入自己的青春年少,熬瞎了一双慧眼,终于能手抚自己梦想中那一把神剑的快乐和轻愁,还有对昨日那些痛苦的日子尚存的惊悸。
11因为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
12光明只不过是黑暗的骗术。
13诗人们吟出一首千古不朽的名句时,心里也一定有这一道闪电击过。
14我是上帝的弃儿,恶魔的宠儿。
15在我眼前,没有天使的翅膀;在我耳畔,没有天堂的钟声。
16因为爱,已经用完了。
17记忆是一条早已干涸的河流,只在毫无生气的河床中剩下零落的砾石。
18绝望就像水草般,桎梏了他的脚步。
19曾经持枪激斗在风尘之上,苍穹之下的身影,已然成为蓦然回首来路时的凄惶与悲壮,别人铭记了他的辉煌,却不知道他那飞扬的红色披风以及冰冷的黑白双枪下,埋葬了多少等待的目光,以及曾经清晰得毫发毕现的回忆。
20力量决定身份,就好比如果麻雀拥有苍鹰的力量,那他就不再是麻雀,而是苍鹰。
21乔伊的脑海顿时翩跹而过无数画面,过往的记忆如同缤纷的烟霞,全部涌现在眼前,明亮,伤感,无穷尽。
22当朋友变为仇敌,拥抱变成搏击,鲜血就像金樽中的美酒般溢出。
23他双手沾满鲜血,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只见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净的湖面上,是那样的雄奇瑰丽,与大地上所发生的杀戮格格不入。
苍茫暮色,辽广荒野,坐着这落寂的少年,这景象当真说不出的凄凉,也衬得他更加孤单寂寞。
24很多时候,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活着的过程中会找到快乐的事,就像你找到了这朵花,我找到了你。
25超然的音容笑貌忽然出现在他凄伤的瞳仁里,出现在他悲悯的笑容里,但最后这一切都还是如雾般消散了。而那个已然消散的笑容,就成为他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而那已然消逝的声音,就成为他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无法断绝。他想如果超然可以再次和他站在一起,那他宁愿永远失去阳光,因为超然就是他生命里最亮的光芒。
26当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失去后,物质财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
27康娜这声呼喊,使乔伊望见大片大片的回忆越过他单薄的青春,越过他的逝水年华,他的草长莺飞。
28留下的人,都是抛弃了红尘的人,敢于面对死亡的人。
29永远怀有怜悯之心,祈祷智慧和勇气来面对你的敌人,服从你的思想而不是欲望。
30敬畏三样东西:良知,生命和信仰,用良知点燃你的火焰,用火焰捍卫生命,用生命守护信仰,为信仰要勇于牺牲。
31最终她张开双臂,奋力奔跑了起来,脸颊浮起了笑容,那笑容温柔得就仿佛是可以令冰河解冻的春风。
32风已起,花亦落,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33它是比直线更直的线,是比正圆更圆的圆,就像是大海中跃起的一只海豚,美轮美奂。
34群山起伏,静卧在阳光之下,就像一条沉睡的古龙。乔伊深沉凝重地望着它们,知道对它们而言,时间并不存在,一年,十年,一百年,在它们眼里不过是白驹过隙,辗转即逝。
35女子转眼间就湮没在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就像是一滴水归于大海,一粒沙归于大漠,最终不分彼此。
相关文章:文章一:《银十字》这部长篇小说最早是由好友向我推荐的,作为文学编辑,我得承认终日看稿的目光总是疲劳的,碍于文友再三郑重推荐的情面上,我抽空浏览了一遍,疲倦的审读目光忽然炯炯有神了,一个资深文学编辑的直觉告诉我,发现了一个有希望的在校大学生作者。我认为现在大部分青年作者,撇去太“潮”的不论,一般笔力也有点份量,想象力大多较强,可惜先天不足的是缺乏思想和审美追求,故而没什么希望。而《银十字》的作者黄镜滔颇有些与众不同,他的作品蕴含着有个性的思想,读得出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
粗略地读,你会觉得长篇小说《银十字》并没有脱离眼下热门青春小说常见的套路。主角乔伊被校园邪恶势力伤害昏迷后,从魔鬼身上获得超自然力量,代价是在黑暗中沉沦,最终将迷失自我。良知提醒鼓励他勇敢地以超自然力量与邪恶势力斗争,这样他就不可避免地遭遇魔鬼和天使双重敌对力量的不断打击,历经劫难……这无非是灵异故事,奇幻手法而已。
但你若以挑剔目光用心读下去,不知不觉中你会鉴赏它,甚至可能入情入戏,关心小说人物的命运。《银十字》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诡异的人物故事和校园奇幻的场景,而在于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游走于正义与邪恶边缘的主角乔伊。小说主人公有着美轮美奂甚至女性化的美少男形象,却有着粗犷男子汉的性格和刚强的内心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物,他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怎么是魔鬼在贯彻正义,而天使在播种邪恶?于是他质疑:“我明明站在光明之中,却有人说我是黑暗;我明明行使的是正义,却有人说我是邪恶。”尽管他痛苦、困惑,却坚持用良知点燃火焰,用火焰护卫生命,用生命守护信仰。小说在演绎主题的过程中,讲述了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一般而言,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可取之处在于好看,只有好看才可用来消遣,愉悦阅读。而《银十字》的可贵之处在于字里行间的底蕴,有思想才有底蕴,有底蕴的小说才有审美价值。《银十字》在帅男靓女的热闹的故事和繁美的意象底下,隐藏了小说人物——青春小说受众——作者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想而知,身体正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生们乃至更多校门外的少男少女们,他们的思想也正值炽热的青春期。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他们正以困惑的目光,痛苦的心情观察、思考着这个光怪陆离的矛盾世界,而他们已自知要肩负着这个奇怪世界的希望。
套用一句老话,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与作者一起分享乔伊的心情。是为序。
(作者系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芳草》网络版主编、《芳草》青春版主编钱鹏喜)文章二:I know what I have, I know what I want
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像《小妇人》一样,那么相亲相爱,那么乌托邦,在那本叫做《银十字》的书里“世界仿佛笼罩在阴影之中”。可书的作者却不这么理解,他说,他希望世界是光明的,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能够保有冲出困境的理念。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一帆风顺,是天生的天才。他初中时被老师断言“将来只能去开网吧”,差强人意的成绩也冲淡了父母对他的期望。那时的他生活颓废,成天混日子,从来不看任何文学作品,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长。唯一一个留意他的人是那时的语文老师刘老师,但也并非他有什么文学上的造诣,只是注意到了这个在作文里破罐破摔的少年身上那些打破八股文的张扬。
第一次荣耀来自一篇不满国庆期间学生被迫补课的小作文,刘老师悄悄把它拿去投稿,发表在了《学语文报》总第780期上。这是第一次,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上或许还拥有某种潜在的可能,但是他的爸爸认为他已经14岁了,在文学上起步实属晚矣,近乎没有成功的希望,于是他爸爸说:这或许是你这辈子唯一发表的作品,好好珍惜吧。
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
高中的经历是一道几乎越不过的坎,那时,他几乎没有朋友,在孤独中自我学习;他被迫休学后,在家兀自磨练文笔。他一改往日不近文学的习惯,从古至今,从名著到流行,将自己投入进去,每天不停的看书练笔看书练笔,研究如何把文字变得更加的细腻,如何让自己拥有作家的文字水平。
他说,他要努力强大起来,利用上天赐予他的这个唯一长处武装自己,只因他不愿意再因为自己的弱小而失去他想要保护的东西了。
而这唯一拥有的东西,就是写作。
正是这一年,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他朝着目标前行,没有坐以待毙。
来到大学后,这里简单平淡的生活给了他安心创作《银十字》的机会。书的写成并不是一蹴而就,出版也一样,前后遇到了许多强大的阻力。书成后,他带着自己的心血之作四处奔走,不厌其烦地游说一家家出版社,期望得到出版的机会,但结果却是惨败而归,只因像他这样想成为作家的人全中国有15万,不断地失败给他的理想筑起了厚厚的带着荆棘的高墙。
但再多失败也并不能浇灭他心中那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
最后他找到长江文艺出版社,在那里他终于得到了伯乐的赏识。无数的失败后,他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丝白芒。
一个月后他开始了暗无天日的改稿工作,虚心接受出版社和同学的意见开始对文章进行大规模修改。他没有一般文艺青年的自视甚高,他知道读者建议的价值,这也许就是他区别于那15万人的原因吧。
机会是要靠自己抓住的。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出版社随时都可以将他抛之脑后。这点他深深知道,于是熬夜改稿成为常态,在六次大的改写之后,一本崭新的《银十字》总算获得了编辑的认同,获得了出版的机会。
他这一路走来,虽然异常坎坷,但也比较幸运,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就能得到大出版社的赏识而出版,实属出人意料。但他也说了,上帝是平等的,他现在能够如此幸运,是因为他的求学阶段是个下坡,直至谷底才转变成了直线上升的道路。而有些人不一样,他们或许之前很平稳,但也许今后也只能是一条平稳的直线。正是因为有了低谷,才能衬托出高峰,人生才得以有不一样的弧度。
采访时窗外的太阳很美,蜿蜒向所有它可以到达的地方延展。眼前这个喜欢穿黑衣的人坐在阳光里,仿佛一个刚从阴影里走出来面向光明的男子,眼神略带沧桑而表情却很孩子气。
是的,眼前的他并非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家”,他甚至还不够成熟,他只是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可感可触。只不过,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那只熬夜赶出稿件的手中,那双穿梭于出版社的脚下,似乎有什么,在闪着微光。
文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