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三不祥
目录•原文•古文字翻译

•译文•作者简介 •有关习题
原文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①见蛇。归,召晏子而②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③所谓④不祥也?”晏子对⑤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⑥。夫有贤而⑦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⑧,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⑨。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⑩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⑾为⑿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古文字翻译1.泽:聚水的地方 2.而:表承接 3.殆:大概,恐怕 4.谓:说 5.对:回答 6.是:这些;与:原意参与,这里是一样的意思;焉:语气词 7.而:表转折 8.任:信任 9.乃:就(是);若:像;者:……的情况 10.如:到……去 11.曷:怎么 12.为:是
译文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碰到虎,下泽遇见蛇。他感到很晦气,闷闷不乐地返回宫中,马上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下淬则见蛇,这恐怕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使用他,是二不祥;使用了却不信任他,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泽遇见蛇,泽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作者简介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因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因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刘向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有关习题1.翻译“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答:(国家有)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使用他,是二不祥;使用了却不信任他,是三不祥。
2.晏子在文中告诉景公应怎样用人?
答:知人善用,用人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