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商科,到1912的经济学系,再经历1985年率先撤系设院,风雨百年,其间多有名世者。一部《新人口论》撼动中国政学两界的马寅初先生,学贯中西的经济学名师陈岱孙先生,皆曾摄行经济系事务。
经济学院是国内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完善。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等六个本科专业,六个硕士学位专业,六个博士学位专业,一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截至2006年底,经济学院共有在校研究生800余人,其中博士生93人,硕士生222人,研究生课程班学生500人,博士后45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好的、并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学院。目前,经济学院在院长刘伟教授的带领下,正积极加强学院的软硬件建设,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向着未来的辉煌目标大踏步前进。
发展成就2004年2月,经济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经济研究中心的教授、副教授均被聘为经济学院的兼职教师,经济学院和经济研究中心的学生可以相互选课,由此整合了教学科研资源,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学科阵容,吴敬琏、吴树青、肖灼基、晏智杰、刘伟、孙祁祥、林毅夫、海闻等知名学者皆执教于经济学院。目前有教授33位,副教授25位,讲师28位,在站博士后30位。1996年以来,学院教师出版各种专著、译著、教材326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64篇,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97项,是北大文科获各种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最多的院系之一。
经济学院是全国最早设立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学院,是全国文科率先实行硕博连读制的学院,是国家教育?quot;全国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评比唯一连续两次排名第一的学院。
经济学院每年招收和培养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优秀学生。每年本科新生中都有10名左右的各省高考状元选择经济学院,各省的前5名占到1/4。我们的毕业生毕业选择范围宽广,有40%的学生在国内读研,有20%的学生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有40%的学生在中央、国务院各大部委、省市机关、银行以及外资企业就业。多年来,经济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经济学院是国际性、开放性的学院,国际交流十分广泛,置身于此,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现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21名留学生在经济学院求学,每年都有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莅临我院发表演讲,每年都有众多老师和学生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访问、讲学和进修。
经济学院是北大学生社团最为活跃的院系之一,除紧张有序的学习外,经济学院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学生们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人际关系、精妙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北大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2005年经济学院仍然按照学科大类招生。新生进入经济学院以后,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方针,前两年以学习经济学的主干基础课程为主,不分专业。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人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培养方向。
专业方向(1)经济学专业该专业课程设置与国外大学经济学专业接轨,为有志成为经济理论研究者、宏观经济管理者和职业经理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成长和发展的舞台。毕业生既适合到政府经济决策部门、金融研究机构、教学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工作,也为在国内或出国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具备国际经济基本理论与较高的外语和电子商务运用等实践技能的,能从事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商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以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开阔的创新思维为竞争优势,有较为自由的选择空间。
(3)金融学专业该专业在与国际上金融学专业教学接轨的同时,也提供实践应用性课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的竞争能力。毕业生既有去国外名校留学深造的,也有选择到咨询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中央银行、外资或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国家部委机关等工作的。
(4)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专业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有专长、基础宽、素质高",能够胜任国内外风险管理与保险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及风险管理与保险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人才。毕业生或者去国外名校留学,或者供职于各大保险公司、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金融证券机构。
(5)财政学专业该专业顺应公共管理事务在中国的勃兴,旨在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财政税务、财务会计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较强的研究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政府部门的公共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可任职于各类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工作,还可以留在大学或是研究机构,从事研究教学工作。
(6)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该专业是一门兼有文、理、工三栖特点的综合型经济学科,侧重于环境、资源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毕业生将能胜任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国际组织等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目前,全体北大经院人在院长刘伟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加强学院的各方面建设,同时,面向海内外诚聘英才,充实教学科研队伍,加大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并增设新的专业,力争早日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好的、并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学院。
研究单位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振兴中华、促进中国金融发展为己任,依托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的研究力量,主要从事金融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本、硕、博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框架和年轻有为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个方面已呈现出大有可为的良好发展势头。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依托,动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人才和知识资源,面向社会,与国内外知名的金融学术机构、金融企业合作,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中,为北京大学乃至全国金融学的科研与教学、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为金融理论的创新做出贡献。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胡坚教授担任,副主任由吕随启副教授(同时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王一鸣副教授(同时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和刘宇飞副教授担任。中心还聘请了数十名国内外著名人士担任顾问和特约研究员。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中心主任为胡代光教授和晏智杰教授。中心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中心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外国经济学说史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研究外国经济学说的理论渊源和演变历史,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流派及前沿课题等,并且做出科学的评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借鉴外国经济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本中心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出版专著近30部,在核心和重要期刊等发表论文近160篇。该教研室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并前后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二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本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中心和《经济学家》杂志社、台湾世界经济社合作,于1994、1995和1998年连续举办三届“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1998年中心和北大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举办“中日经济合作研讨会“。2000年中心和北大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举办“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与前景研讨会”。
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1985年成立,挂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目前为虚体。
主要科研方向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把握“三个代表”学说精神实质,提倡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相结合,以理论研究指导现实问题的研究,通过现实问题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经济学理论;加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并同时为学校教学服务。研究特色包括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
现有研究人员15名,均为兼职。正高职称8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博士和副教授7人。成立时顾问为陈岱孙,所长是高程德。后任所长陈德华、刘伟,现任所长雎国余。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其主要教学、科研骨干均为研究所骨干人员。研究成果丰硕:专著10部以上,教材3部,论文数百篇。其中一些论著获孙冶方经济学奖,或省、市、校多种奖励。
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3月22日,是隶属于北京大学的一个校级科研机构。
主要研究方向是坚持理论、应用、政策研究并举,对宏观层次上市场经济培养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政策、战略的设计和对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研究中国企业走向市场经济中的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名牌战略等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策划等服务;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工商企业联合开展经济、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本中心共有3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5人
研究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国际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香港尚贤教育机构合作主办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本所主要从事当代国际经济及中国对外开放有关问题的研究,成立以来,已经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发表了上百篇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多次组织境外学术考察,并在内地和香港举办过数次有影响的学术研讨会。
研究所挂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研究所依托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同时聘请了若干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专家担任本所特约研究员或兼职研究员,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0人。张德修教授曾长期担任研究所所长,现任所长是王跃生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CCRC)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CCRC,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首家以研究社会经济信用为核心的权威研究机构。中心以推动中华民族回归诚信的伟大事业为已任,围绕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制度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全方位的信用研究活动。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CCRC)依托北大经济学院雄厚的人才和知力资源,发挥北京大学特有的科研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筑国内外交流合作与科研平台。中心通过集结社会各界力量,遵循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一体互动,科研成果和经济实践相统一,企业合作和社会服务同步推进的原则,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市场信用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而竭诚服务。
中心内设信用政策与制度;信用软件系统开发;信用标准控制;信用风险评估;信用数据处理;信用监管与服务等六个研究室。在广泛联系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科研单位、大型企业、信用评估机构、社会团体与业内专家和有识之士的同时,组织经济学院青年师资、博士后、研究生等英才力量,集结成具有求实、创新能力的高效研发队伍,自主地开展信用研究和社会信用服务活动。
教授简介刘伟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科学》主编。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市政协常委,海淀区人大代表,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获1994、1996两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企业产权制度演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
刘文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党支部委书记,西方经济学和外国经济思想史教研室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经济科学》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应用、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及前沿课题、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
郑学益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中国食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海外华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管理思想、海外华商文化。
主要研究方向:传统经济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中国近现代转轨经济思想、新世纪企业家素质等领域的研究。
孙祁祥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
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美国国际保险学会学术主持人,亚太风险与保险学常务理事,美国国际集团C.V.Starr冠名教授,美国国家经济局,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保险市场比较研究、金融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黄桂田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秘书长,《经济科学》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理论与企业改革、宏观经济分析、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改革、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吴树青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北京大学校长,原全国人大常委。
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经济总会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萧灼基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政协常委兼社会与法制委员副主任,《经济学家》主编,全国马列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有资产研究会理事,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理事。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证券市场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与经济发展战略、马克思经济理论。
晏智杰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前任院长。
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国外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北京大学国外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来一些著作和论文多次获省部级和北京大学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西文经济学及其历史、中国经济改革、中外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李庆云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前副院长。
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北京经济学总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近期主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利率市场化问题。
睢国余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比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经济学理论。
萧国亮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行为法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专制国家与中国社会经济史、明清近代工商史与现代化。
胡坚教授,博士生导师,前经济学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外妇女研究中心学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外国专家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投资学、资本市场、中国和亚洲地区金融市场发展与体制改革。
萧琛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秘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组成员。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转轨经济教育优秀咨询专家奖”。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美国网络经济。
王志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秘书长,组织组组长,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北京分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西方经济长周期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何小锋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讲授课程:国际投资学、国际经济学、投资银行学、资本市场运作。曾发表专著十余部,论文百余篇,并曾在金融企业从事资本市场动作多年,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投资学、投资银行学及国际经济。
王跃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获得第四届“孙冶方经济学奖”论文奖,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经济转轨问题、企业理论与企业制度国际比较、当代国际经济及跨国公司。
李心愉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包括:公司估价理论和方法;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股利政策管理与实务;投资理论与投资组合管理;资本预算决策方法;财务管理战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
王大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获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担任全澳中国经济研究会主席。曾任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亚洲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比较经济制度、来太经济政治问题、市场学、管理学、金融学。
叶静怡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林双林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财政、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他在个人所得税、资本所得税、消费税和公共转移支付、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的理论研究方面,以及对中国税制改革、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与实际分析方面都作了大量的贡献。
刘民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1.人类发展:这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个重要而富有生机的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健康、教育、环境、性别、不平等、公共治理和人类安全等人类发展的多个维度。中国的人类发展将是其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2.中国农村金融:对中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以及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如何相互补充和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问题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3.外国直接投资:在1998年对400多家广东外资企业的调查基础上,就中国外资企业的诸多问题(技术溢出、本地化、外资与中国市场化改革、外资与企业内部管理、外资与出口,以及外资与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李绍荣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研究、公共财政、博弈论等。
章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政策与产业组织理论、环境经济与农业合作理论、东亚经济与日本经济制度、企业战略与企业信用理论
兼职教授
为建成世界一流的经济学教学、科研基地,经济学院一直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交流,目前,我院聘请了杨小凯、黄有光、钱颖一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8名知名学者及吴敬琏、于光远等在中国经济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数十名经济学家为兼职教授。这些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地来我院讲学、授课,使学生受益匪浅。
教学单位经济学系
下设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外国经济学说史教研室。经济学系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在2001年十三个经济学基地评比中获第一名。课程设置与国外大学经济学专业接轨,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既适合到政府经济决策部门、金融研究机构、教学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工作,也为在国内或出国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该系培养经济学理论扎实、英语熟练、电脑网络技术好的涉外经贸人才。教学内容倾向信息网络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研究方向侧重美国经济、日本经济、欧盟经济、联合国协调机制(含WTO)研究等。学生毕业后既可在涉外机构中担任经济分析和项目规划等工作,也可在国际商务领域担任决策参谋等工作,还可继续深造成学术型人才。
金融学系
该专业特长覆投资学与资本市场、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公司理财、西方财政学等金融学专业所有领域。课程设置的特点在于规范性、领先性、完整性。金融学专业自1990年设立以来一直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最为热门的专业,在学生培养上取得了优异成绩。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大约有三分之一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深造,三分之一被推荐保送攻读研究生,其作三分之一参加工作的同学基本上面向政府机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跨国公司等。
财政学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财政税务、财务会计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较强的研究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学生将能够胜任公共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价机构从事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工作。财政学专业强大的师资优势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实现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该专业培养方向侧重于保险理论和实务、风险管理、保险精算等三个领域。致力于培养“有专长、基础宽、素质高”、能够胜任国内外风险管理与保险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及风险管理与保险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人才。往届学生毕业的主要去向有四类:一是到国内外大型银行、保险、保险、证券、会计师事务所、基金公司工作;二是到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三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四是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全美排名第一次的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只录取两名博士候选人,这两名学生均毕业于该系,这在沃顿商学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
北京大学新设专业,是一门文、理、工三栖的综合性经济学科,侧重于环境、资源与可持续性的发展的研究。毕业学生除部分出国深造外,将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国际组织等从事管理与研究工作。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与美国伯克莱大学资源经济学系及相关研究中心达成互带研究生和共同承担课题等教学和科研的一揽子协议,为该系和国际接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1、学术研讨
为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学研究的繁荣,引进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经济学院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类型规模的学术研讨会:详细内容请进入经济学院网页查询,网址见拓展阅读1.
2、科研项目
自2001年以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三年来我院共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4项。2002年,我院成为北京大学文科院系一级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单位。2003年初,由院长刘伟负责,申请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211”工程项目。
3、著作论文
1996年以来,学院教师出版各种专著、译著、教材、参考工具书240多部,发表论文1100篇左右,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为350篇左右,经济学院教师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的著作23部,论文16篇。著作奖中主要包括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国家社科基金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基金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论文奖主要包括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奖、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房地产优秀论文奖等。这些科学研究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
4、刊物《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
该刊物创刊于1979年1月。长期以来,《经济科学》杂志站在经济理论的前沿,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践,研究和探索经济理论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研究等方面,及时反映国内外经济学术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刊出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论文,体现了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类学术带头期刊之一。
《经济科学》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现任主编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
外事交流为时刻把握国际经济研究的脉搏,站在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经济学院一直积极开展外事交流活动,与国外知名大学互通有无,招揽国际人才。仅2002-2003年度,经济学院就分别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UCB)的资源经济学系、美国佐治亚大学商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经济学系等达成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包括互派访问学者、交换培养学生以及共同举办大型经济学研讨会,协议框架内的研究和互访项目目前进展良好,达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同时,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和关西大学等也都向经济学院表示了合作意向,具体的合作形式及项目正在积极的洽谈之中。
2002-2003年度经济学院科研人员与国外科研人员共同合作申请课题及参与国际调研活动共计57项,其中,完成的项目有7个,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未完成的有14个。
近期内经院将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放银行等机构进行合作,项目洽谈;本年度内,计划到美国十五所著名高等院校进行参观访问,在挖掘合作机会的同时,广泛招才纳贤。
教学科研设施1、北京大学图书馆经济分馆
国内经济学科成立最早,校内经济类专业资料最齐全、历史最长的文献收藏单位。经济分馆重点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专业资料,有利于开展深层次的咨询。经济分馆基本按照每种图书无复本的原则收藏书刊,馆藏中、英文图书7500余种,中外文期刊300余种,往年中、英文装订本期刊7000余册。特别是英文期刊多数为欧美一流的经济学理论及动态性杂志,包括经济类世界著名大学及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出版的《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国际经济学》、《货币经济学》、《金融学》、《西方经济思想史各流派》、《财政》、《国际贸易》、《保险与风险管理》等专业期刊。作为教学科研的助手,经济分馆除了在经济理论方面紧跟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学前沿动态,对中国各种经济年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统计资料也给予特别的重视,收集了1980-2002年的三类统计资料。另外,收藏了自80级以来的20届研究生(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学位论文并建成学位论文数据库;论文主题数据库(英文,近万条),便于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阅资料。目前经济分馆已在经济学院的网站上建有自己的网页,并实行计算机化管理,我们将努力使文献发挥更大使用效益,使读者查阅资料更方便、更快捷。
2、经济学院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包括经院网站、机房及计算机群。机房和计算机群便利同学和老师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多媒体化教学提供硬件资源。经济学院网站不但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师生互动的平台,它还具有信息发布、电子资源下载等多方面的功能。
3、经院大楼
拟建中的经院大楼于2007年6月开工,预计2009年落成并投入使用。它将集教学、科研、会议等功能为一体,为同学和老师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就业毕业选择范围宽广。多年来,经济学院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毕业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要去向是: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省市机关、各大银行以及分行、中外资企业及其他跨国公司等。他们中有著名学者、党和国家、部委及省市的领导,企业和集团公司的决策者以及活跃在各行各业第一线的骨干。早年到国外去深造的同学今天在美欧许多大学任教,在国际组织和跨国集团供职或者在中外文化、科技交流和商业贸易领域工作。
学生组织1、院团委
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经济学院团委以“开发新观点、开创新思维、组织新活动”为目标,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为同学提供实践人生的空间、丰富知识的机会和施展才干的舞台。多年以来,团委这块磁石,吸引了同学们的向心,也密切了师生的联系,更让经济学院这个凝聚了千名经济学子理想、思维和精神精髓的集体,在实践中完善自我,走向更加充实与坚定。
2、院团学联
院团委与学生会联合起来,共同组织经济学院的学生工作,简称经济学院“团学联”。2002年10月,经济学院的同学们第一次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拥有了自己的新一任主席团,并首次以公开面试的方式选拔出了各部部长,干事。在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下,新一届团学联正秉承服务师生的宗旨,以更加充满信心,更加沉稳的步伐,去迎接新的挑战。
3、研究生会
经济学院研究生会代表全院广大研究生的切身利益和要求,围绕服务于研究生同学这一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经济学院研究生会有责任代表全院所有研究生同学的整体形象,展示自身的魅力和风采。经济学院研究生会的工作应该本着积极、务实、负责的态度,为本院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加强社会实践、扩大对外交流发挥切实有效的辅助作用。
4、学友经济研究社
学友社创建于1978年,已经走过了25走的风雨历程。学友社是一个弘扬经济理论,献身学术研究的学术化社团;它放眼当代经济,接触市场前沿,是一个实践型社团。在这里,你可以与众多经济学家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经典理念;可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作品,激扬思想的火花,可以与各大企业直接联洽铸炼外联的技巧……太多的机遇、太多的惊喜,都在这里真诚地等待着你。
5、北京大学保险学社
是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学生于2001年组建的学生社团。2001年,学社在多家保险公司联合举办的“北京市保险文明服务月”活动中担当了协助了解北京市保险市场的责任;2002年,学社邀请到著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并出版了社刊《险峰》,同年又举办了“保险公司巡礼之太平保险公司”活动;2002年夏天,学社社员赴广州保险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出版了论文集《南粤探险》。跨入2003年,保险学社将再接再厉,书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6、北京大学商业金融协会
是北大首家由中美学生共同发起的国际化交流性组织,成立于2001年,现为北大“十佳社团”之一。社团现有来自数十个国家地区的会员千余名。首创的“矩阵式组织管理”及“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北大社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协会成立至今,以高效的运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成功举办了“中日比较发展论坛”、“中美精英学生交流”、“世界五百强企业文化巡展暨求职培训”等多次大型活动,正在全国四十所高校开展的“中港模拟股市大赛”为全国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