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画家张遇,名张彧[1],别署张先樵。1971年6月3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市。1993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国画系专业教师至今。主要擅长书法篆刻、山水画和人物画。现为中国画系讲师,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书法工作室。
1997年书法作品入选《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
1997年书法作品获“首届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铜奖
1997年书法作品获“第三届东方书画篆刻国际交流展”优秀奖
1997年书法作品入编《希望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优秀作品集》
1997年篆刻作品入展“墨海精英”国际书画艺术大展
2000年书法作品入选《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
2003年底在天津美院举办“张彧书法篆刻展”
2004年山水作品获“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大赛”三等奖
2004年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张彧书法篆刻集》一书
2.明代户部侍郎张遇(1445—1518),字逢道,号蔡川,项城老城乡“侍郎张庄”人。
明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张遇中进士,初任山西潞城知尹。任满升南京、广东道侍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后转四川按察司副使、浙江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及顺天府尹。不久,由京兆升迁为亚卿、工部右侍郎,主管易州山厂(山厂,明朝的官名,掌督办宫廷所用柴炭。易州,今河北易县)。壬申年回到工部,甲戌年春转任户部右侍郎。
明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二十一日,张遇在家乡去世,享年74岁。第二年(1519)四月,明武宗赐葬于家乡县城(今秣陵镇)西三里店的前张庄东(今为侍郎张庄),“螭碑表墓,翁仲峙前”,十分荣耀。
事迹散见于《明史》。宣统三年《项城县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