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异化”,最直白、最直观地界定,是指破坏了“科技至真本性”,使得科学技术脱离了其本性。[1]
根据王朝百科:异化(aIienation):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2]
科技本身并不导致科技异化,关键在于应用科技的过程。“科技异化”与“异化劳动”相类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人与科技产品相异化,例如核武器;二是人与自然生态相异化;三是人与自身存在相异化,“沉醉异己而不知归路”;四是人与社会关系相异化,导致“一部分人在天堂,一部分人在地狱”,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
科技异化主要是从近代西方开始产生,整个西方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异化不断加剧的过程,近代社会发展观对科技异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近代西方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增长中心论,这种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相应地在价值层面上带来了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十七世纪的英国可以说是这种发展观的初步确立者。当时,人们认为进步“本质上是功利主义的和实用的。进步就在于达到既定目的的工具与手段的发展,以增进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从而增进人类的舒适与快乐”,人们的社会活动都以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为标准进行评价,即“按照它们在促进眼前目标方面的工具性功效而受到评价”,而这种功利主义狭义地理解人的幸福,狭义地理解科学技术,这“给科学强加了一个限制,因为它认为只有当科学可以可以直接获利时才是可取的。”本来,“功利性应该是一种科学可以接受的副产品而不是科学的主要目的。因为一旦有用性变成科学成就的位移标准,具有内在科学重要性的大量问题就不再受到研究了……这些规范限制了科学潜在生长的可能方向,威胁了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社会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