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

茶歌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

茶歌的来源,一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都有不少茶歌的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或与茶事有关的范围了。

在我国有不少的以茶为主题的和与茶相关的歌曲,如《采茶歌》 、《请茶歌》、《茶山小调》等等。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 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文艺形式,并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所以茶 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现代出现得一些以茶为内容的流行歌曲,则大都是以茶为引子 或衬托来表达某种情调或情谊。

《龙井谣》

龙井龙井,

多少有名。

问问种茶人,

多数是客民。

儿子在嘉兴,

祖宗在绍兴。

茅屋蹲蹲,

蕃薯啃啃。

你看有名勿有名?

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其歌词称: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江西婺源茶歌

初临白鹭原,雅客如云聚。这盖碗青花脸,雪映淑娴时。

首泡双助手,南昌演艺启。那晚上应邀座,就在贵宾席。

步履走温良,徐登道具齐。将融春藏笑靥,身段恰合宜。

运腕乾坤转,池钵沐玉指。毕恭恭毕敬敬,闻儒仕女集。

襟怀著汉唐,焚香拜素礼。泉沸后茶初醒,鉴定毛尖绿。

扶摇瓯盖浴,梦潜春闺处。细灵汤缓高注,卷起韵无数。

二九从职校,红专爱研习。师资深女院长,南昌哺桃李。

四人同品啜,翠色恐沾衣。段香气沉海碗,痛饮醉心脾 。

暮日停车旅,云游上晓起。太热情东道主,美味出河鱼。

古曲小村绕,风情老徽居。走蜿蜒青石路,印履辙痕疲。

茶坊原始处,吱喳水车急。要炒青陈年鼎,成索揉捻机。

焙烘木炭火,嫩叶毛尖胚。听古曲萌千韵,天香溢百里。

山水皆是画,所摄张张宜。奏春江花月夜,坝顶波流积。

桥平鸡敢过,水暖鸭先知。闲狗王无声调,老少都客气。

桃红映皂旗,柳绿浣纱溪。撑竹蒿学仕女,慧眼写光祺。

良宵民枕梦,铅华墨素居。听教授开讲坛,文化数第一。

子夜云雾雨,敞户不拾遗。有一条毛围巾,拣挂主人椅。

田园好景致,疑是陶翁居。油采花黄橙橙,片片可裁衣。

采茶行垄上,斜阳照亭西。赣省会日报社,记者采访期。

教授呼陈老,渊博岁古稀。新农村合作社,入股创佳意。

米酒山泉酿,自造腐乳靡。持家妇茶客栈,餐餐变样子。

采风食宿浴,价位太便宜。人民币一百元,单间很惬意。

夏日荷花池,对月比高寂。古婺源多情趣,热闹旅游区。

童读弟子规,儿歌脱口离。幼稚园开双语,可爱农家女。

品质因环保,毛尖韵味余。原生态高科技,全国探花居。

赞助种梅海,石榴赤欲滴。绘蓝图描愿景,爽朗续唐诗。

歌唱上晓曲,驴人不肯辞。千百年古樟树,依偎绿茶溪。

茶歌春色喊,一曲婺源迷。连老外都揽胜,险做上门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