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涂忠虞,幼名涂继安,1935年11月23日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个小工商家庭。从小聪颖好学,热爱大自然。1950年考入武汉市立第一男子中学读初中,1953年考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
涂忠虞大学)森林系中等林业技术班,毕业时被选送考入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营专业,毕业后报考南京林学院树木遗传育种研究生班,师承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深受导师严谨治学、勤于试验、克己奉献、淡泊名利精神感染而终身受益。在研究生班期间,曾负责整理、撰写了《杉木自然变异》论文的《木材性状变异》内容;另外还负责编写了高等林业院校教学用书《林木育种学》中《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及栎类育种》等章节。
人物生平1961年研究生班毕业后,涂忠虞被分配到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林木育种室,长期从事柳树育种研究工作。涂忠虞先后主持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八五”林业部重点课题及江苏省农业重点课题10余项、国家及林业部重大推广项目2项。在这些项目中已有8项通过成果鉴定并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林业部及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林木遗传改良和中国平原地区林业生产的发展。涂忠虞在长达30余年的研究工作中,撰写了《柳树育种与栽培》专著1部、主编出版了《阔叶树遗传改良》和《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论文集2部、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这些论著涵盖了林木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和柳树优良无性系选育应用研究的丰富内容,更是包容了涂忠虞为科学事业付出的几乎毕生的心血。在
涂忠虞所工作的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所长等职,1987年被破格由助理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198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接受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法国等国的学者的多次来访,与意大利杨树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往关系,互赠研究材料并应邀于1984年11月赴意大利考察了杨树、柳树科研与生产情况。1988年新西兰水土保持中心、1994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索要了其选育的柳树优良无性系;1994年应国际杨树委员会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主席S.Bisoffi博士之邀,提交了第十九届国际杨树学术会议4篇特邀报告之一的柳树专题研究报告。他还被选为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二、三、四届常委,第五届顾问,中国杨树委员会第三、四届常委。涂忠虞还担任了江苏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1987年至今)、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专家评审组评委(1991年至今)、全国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基金委员会专业评审组特邀评审员(1994年至今)、第七、八届江苏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个人履历1935年11月23日 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55-1959年 南京林学院森林经营专业学习。
1959-1961年 南京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生班研究生。
1961-1981年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2-1984年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营林室室主任。
柳树1985-1994年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苏林业科技》主编。
1987年 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1991年 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专家评审组评委。
1994年 全国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业评审组特邀评审员。
1983-1993年 第五、六届江苏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93年 第七、八届江苏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成就荣誉涂忠虞精通俄语、日语、英语,在数十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博览国内外科技书籍。他围绕柳树遗传育种中心命题,运用植物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胚胎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林木育种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柳树基因资源、育种技术、自然变异、杂交与杂种优势、杂种遗传变异、远缘杂交及杂种胚胎发育、诱变育种、无性系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以及无性系育种等涉及林木遗传育种的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为柳树遗传育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广泛收集柳树种质资源涂忠虞早在1962年就对江苏省洪泽湖垂柳自然变异规律
旱柳进行过调查研究;1975年到黑龙江带岭林区调查钻天杨;1975年到新疆收集柳树的原始资料,1979年又到云南、四川进行调查。经过40多年的积累,对中国主要柳树分布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广泛收集了国内(东北、西北及西南)15个省(自治区)及日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共65种57个变种414个株系的育种材料,建立了国内保存柳树种类最多的柳树育种树木园,对其经济性状变异、物候、适应性、物种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柳树遗传育种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开展杂交、杂种变异及杂种优势研究柳树是易杂交的种群,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他在30余年的研究工作中,累计完成了39个种的种间、种内杂交共417个杂交组合,其中358个组合获得杂种。他还研究了杂交可配性、杂种遗传变异规律以及杂种优势。从柳树改良生长和干形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根据F1杂种生长和分枝特性的测定,研究了种间杂种聚类和杂种性状的主成分,为杂种选择提供了依据。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完成了柳属与钻天柳属(朝鲜柳属)的属间远缘杂交和该杂种的胚胎发育。用旱柳×钻天柳杂种与旱柳回交,从回交杂种中选育出苏柳194(J194)无性系。苏柳194与苏柳172(J172)于1990年被评为国家发明二等奖。
积极探讨无性系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涂忠虞在中国林木遗传育种界率先进行了树干生长与分枝性状的遗传相关、株型变异的因子分析、光合特性的遗传变异、各性状相关变异及指数选择、生长动态分析等研究,为柳树无性系育种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参数。
提高无性系育种的可靠性根据柳树的特点,制定了表型单株选择、无性系选择、适应性测定的无性系育种程序,给出各阶段性状测定值的表达式,大大提高了无性系选择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密切结合林业生产实际 以科技兴林为己任
结合生产,开辟多用途育种途径柳树是中国多用途造林绿化树种,涂忠虞根据柳树利用途径(用材、柳编及观赏等)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育种目标:用材柳,着重于速生性、干形、柳木质量性状;编织柳,着重于柳条产量和质量的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观赏柳,着重于特异观赏性状的选择;生态林无性系,着重于抗逆性、抗性的选择。按无性系育种程序长期坚持定向培育、不断提高培育质量。由于他坚持这一方向,日积月累,已选育出速生工业用材柳J1、J4、J109、J172、J329、J333、J369、J795、J799、J903;金丝垂柳优良无性系J841、J842、J1010、J1011;编织柳JW8-26、JW9B—616等优良无性系。其中有5个无性系已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林业部列为重大推广项目,已在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6个省(自治区)推广,共造林30余万公顷。特别是在“八五”期间,指导并支持了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短轮伐期工业用材定向培育与加工利用研究,为他们提供了苏柳及杨树优良无性系。该研究确认苏柳优良无性系是短轮伐期造纸用材林优良品种,已在浙江推广。另外淮北矿务局“采煤塌陷地粉煤灰覆地营造矿柱林”、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把几乎没有经济产出的柳树防浪林改造为防浪与用材相结合的多功能人工林、江西省进贤县等地的江湖低滩地“兴林灭螺”造林等均获得成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培育多用途树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加强科技协作,搞好知识普及“七五”、“八五”期间,结合国家攻关项目、林业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和国家及林业部重大推广项目工作的开展,组织了全中国12个省(自治区)、27个单位50多名林业科技人员参加的柳树良种选育、推广协作队伍。涂忠虞走遍千山万水、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地都要与基层林业科学工作者交谈。他经常组织课题组的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27个单位中,已有4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形成了全中国柳树良种研究核心力量,为科技兴林作出了贡献。
科学精神严于律己涂忠虞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柳树遗传育种研究第一线。他克服家庭困难,长期独居于柳树育种园内醉心于柳树的遗传改良,被人们称为“娶了柳树的人”。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无论是查阅大量中外科技资料、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是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计划,以及人工授粉、杂种播种、实生苗移栽、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无一不是亲自动手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的一位助手在移植不足一个月的实生苗时,询问他何以在这数以千计的幼苗中,初选出符合育种目的的小苗呢。他笑笑说:“它们好比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别人怎么看都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父母总能很准确地把他们区分开,而且能惟妙惟肖地说出种种不同。柳树幼苗也是一样,它们之间的差别千变万化,很难给予定量的描述,如果你把它们当成你的孩子,天天去关心它、爱护它、观察它,你就能准确地区分他们。”这句话里面倾注了他的多少心血啊!他的这位助手至今仍愧叹不如其恩师观察之细、区分之精。培养新秀为使中国的柳树遗传育种后继有人,涂忠虞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精心培养他们具有刻苦努力、实事求是、务实奉献的良好科研道德。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他对本课题内的初中级科技人员,既从选题、计划、实施、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又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较为系统地学习林木遗传改良相关基础理论,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让课题组人员分工合作,并在育种中实践。他还根据科研工作实际,让他们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30余年来,为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无论工作任务多么繁重,哪怕自己挑再重的担子,也要把年轻的同志送出去进修、培训。涂忠虞先后将其助手送到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培训7人次,其中有2人先后考取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3人被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还有1人作为访问学者被选派到意大利杨树研究所进修,较好地完成杨树转基因的研究任务,该同志已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列为“江苏省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333工程)”第二层次的培养对象。淡泊名利涂忠虞深得叶培忠先生之真传,凡事但求是否有利于祖国林业现代化建设,一生不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1975 年,他承担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优良杨树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课题,制定了可行的引种试验计划并主动提出与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树木育种教研组合作主持研究,在江苏省农林厅林业局的领导下,设立了以泗阳县为主要基点的有省内10个单位参加的引种协作网。此间,他带领他的助手风餐露宿、巡回指导,1979年完成了引种阶段试验并通过引种鉴定,在此基础上扩大引种推广,成功地将几个优良无性系引入中国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南部平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杨树人工林的产量和效益。该项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林业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在每一次报奖过程中,涂忠虞都谦逊地把自己排在主要工作人员中而让他的助手排在前面。
30余年来,数以百计的柳树无性系被引种到全国各地,引种成功后,有些单位一时疏忽未讲明引种材料的来源,涂忠虞坦然一笑曰:“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庆幸我遇到了一群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没有他们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创造性工作,我们又怎么有如此丰厚的收获?成功了,他们的名字除了同壕工作的你我之外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无性系引种成功了,又倾注了他们多少心血?今天,它们不管长在那里,都长在我们中国。”这是多么坦荡的胸怀啊!
涂忠虞现虽已年逾花甲,但仍老骥伏枥,壮志未已,指导着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专题“柳树抗逆性改良和培育技术的研究”,即使是赴美探亲期间,他仍念念不忘中国的柳树遗传改良研究,设法收集只分布于美国的黑柳等基因资源,为选育速生、高抗逆柳树优良无性系、为中国生态林建设上新台阶而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主要论著1 涂忠虞.垂柳自然变异的初步研究.见:中国林学会主编.杨树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63,97~102.
2 涂忠虞.柳树杂交技术的研究.见:中国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主编.植物引种驯化集刊.第二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45~56.
3 涂忠虞.柳树杂种聚类分析.江苏林业科技,1979,(3):1~5.
4 涂忠虞.杂种柳树无性系分枝性状的遗传力及其与主干的遗传相关.遗传,1980,2(5):30~33.
5 涂忠虞.柳树杂种主成分分析.江苏林业科技.1980,(1):10~13.
6 涂忠虞.柳树杂交及其杂种优势.林业科技通讯,1980,(3):1~6.
7 涂忠虞.柳树杂种雌雄间性现象.江苏林业科技,1981,(4):5~8.
8 涂忠虞.柳树速生无性系J1-75及J4-75的选育.江苏林业科技通讯,1983,(1):1~8.
9 涂忠虞.柳树育种与栽培.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0 涂忠虞.柳树光合特性的遗传与变异的初步研究.林业科学,1984,20(1):26~33.
11 涂忠虞.柳树株型变异的因子分析.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8,(4):47~64.
12 涂忠虞.柳属与朝鲜柳属远缘杂交的研究.西北植物研究,1984,4(2):107~116.
13 涂忠虞.乔木柳四个无性系的选择与利用.江苏林业科技,1983,(3):1~23.
14 涂忠虞.柳树生长动态分析.江苏林业科技,1986,(2):1~5.
15 涂忠虞.编织柳的性状相关变异及其指数选择.江苏林业科技,1987,(1):1~5.
16 涂忠虞.柳树生物量及其利用.江苏林业科技,1988,(2):1~15.
17 涂忠虞.垂柳×爆竹柳的变异及无性系选择.江苏林业科技,1988,(4):1~8.
18 涂忠虞.簸杞柳JW8-26和簸杞柳JW9-6新无性系选育.江苏林业科技,1989,(4):1~7.
19 涂忠虞.柳树多用途造林及其育种.见:中国林学会、中国杨树委员会主编.第十八届国际杨树会议论文集.北京:林业出版社,1990,299~303.
20 涂忠虞.柳树无性系年生长进程的数学模拟及其差异性检验.见:徐纬英.张培杲主编.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113~118.
21 涂忠虞.柳树造纸及矿柱用材优良无性系选育.江苏林业科技,1997,(1):1~7.
22 涂忠虞.旱柳、垂柳、白柳、和爆竹柳的遗传改良.见:涂忠虞主编.阔叶树遗传改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42~166.
23 涂忠虞主编.阔叶树遗传改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24 涂忠虞.编织柳数量性状相关分析.见:涂忠虞主编.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81~188.
25 涂忠虞.柳树育种的进展与成就.见:涂忠虞、沈熙环主编.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176~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