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华街
早期称下地圩或华地圩。街市形成于民国时期,只有几家小店铺。1965 年成立人民公社后,随着基层政权的建立,从桥头至庵前长约1000米,供销社、邮电所、信用社、卫生院等相继设立,街市才有一定规模,但结构较差。20世纪80年代前,乡村公路很少,村民赶集,必须徒步,村与街道距离较远,翻山越岭,十分不便,且街道的店铺分散,较集中的只有供销社的饮食、五金、百货、农资几家店铺,街头为乡政府,街尾一家卫生院。平时街道冷冷清清,一到圩日,热闹数小时,未到下午,恢复原样。1978年改革开放后,祥华铁观音迅速发展,并改进制茶技术,提高知名度,为祥华街发展带来生机。1998年筹资50万元建成祥华卫生院病房楼,社会筹资140多万建成中心小学教学楼,并对原祥华街进行第一次改造。2001年,砌筑祥华溪堤,兴建祥华茶叶市场,改善祥华街的街容街貌。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尤其祥华铁观音有一定知名度后,一到春秋茶登场,外地客商云集祥华街,市场十分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