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明珠观光塔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万州,一座“碉堡”式钢筋水泥建筑在城市后山屹立多年。2009年初,这座规划投资2500万元,已耗资近千万元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在烂尾3年多后被拆除。
简介万州“三峡明珠观光塔”原本想效仿上海“东方明珠”,建成集旅游观光、城市地标功能为一体的“三峡明珠”,成为万州的形象工程。
然而,由于项目决策不够科学、审慎,工程资金投入过大,经济效益难以显现,“三峡明珠观光塔”在历经行政体制调整、规划设计多次变更之后半途停工,直至化为一堆废墟。这座烂尾塔的“生死记”令人深思。
建造历史耗资864万建“明珠”却烂尾2004年6月,在三峡移民城市万州的后山,一座造型奇特的钢筋水泥建筑开工建设。经万州区原龙宝移民开发区管委会审批、立项,一座效仿上海“东方明珠”的塔楼破土动工。
记者在项目业主单位——原龙宝管委会下属企业龙宝城投公司提供的资料上看到,这座名为“三峡明珠观光塔”的建筑,于2004年由龙宝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龙宝建委规划许可。
万州区委常委、副区长汪夔万介绍,由原龙宝管委会决策上马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规划建成一座集观光、休闲、陈列为一体的设施,项目规划投资2500万元,塔身高96米,塔楼整体高度144.6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工程效果图显示,建成后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外形与上海“东方明珠塔”极为相似。
然而2005年4月,开工不到10个月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在建到77米高时停工。万州不少市民发现,一座貌似“碉堡”的钢筋水泥建筑悄然矗立在城市的后山上,一搁就是3年多。
2008年12月,施工队再次进场,拆除已经建成的部分塔楼。今年1月5日,耗资864万元、烂尾3年半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轰然倒塌。形象工程成了“烫手山芋”曾被誉为万州城市形象工程的“三峡明珠观光塔”,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不少人将其归因于万州区2005年行政体制调整后龙宝管委会被撤销,观光塔成了“无主工程”。但一些知情的干部群众认为,关键在于决策者把“三峡明珠观光塔”当成形象工程,工程立项不够科学、审慎,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的投入收益比,以致半途而废,沦为“烫手山芋”。
万州区政府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2005年4月,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撤销了原龙宝等3个移民开发区,“三峡明珠观光塔”的业主单位龙宝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划归万州区渝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渝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洪维俊说:“龙宝城投公司划归渝东开发区后,在清理时发现这家企业已经负债1亿多元,仅剩一副空壳,而‘三峡明珠观光塔’后续建设还需要大量资金,渝东开发区财力有限,不可能提供资金,工程只有被迫停工。”
万州区一位干部表示,关键是工程立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建成后的效益问题,作为西部地区的中等城市,市民自身消费能力有限,城市旅游资源也相对贫乏,“三峡明珠观光塔”即便建成,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洪维俊坦承,项目的实际效益很难达到立项上马时的预期。损失背后令人深思汪夔万表示,在招商无果、已拖近4年的情况下,市民及社会各界普遍要求尽快处理遗留问题,区政府反复研究、慎重决策,要求渝东开发区和有关方面委托技术单位进行解决方案的比选,力争“影响最小、损失最小”。
2008年9月,万州区建委组织重庆大学、重庆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召开“三峡明珠观光塔”建设方案论证会,方案一为续建原方案,该方案预计需继续投入1600万元以上,建成后运营难以盈利;方案二为改建方案,即保持塔体现状高度进行改造,该方案估计还需投入约1000万元,加之受塔体原结构制约,改造后预期效果不理想;方案三即拆除方案。专家对上述3个建议方案进行综合研究后结论认为“续建难度大,改建不可取,建议拆除”。
2008年10月,万州区政府在专题征求多方意见后,赞成专家论证及区人大、政协意见,决定拆除已建部分。
2009年1月5日,“三峡明珠观光塔”这座城市“碉堡”被拆,市民纷纷前来观看,人们对近千万元资金投入被白白浪费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