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门天后宝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塔门天后宝楼位于香港塔门岛塔门市墟市内大街尾。原为塔门天后古庙,背山面海,位于高台之上。

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1),雍正年间、乾隆八年1743、嘉庆元年、嘉庆三年1788、光绪三十三年、1962年、1972年、1976年多次重修。庙门石额刻有「天后古庙」,门旁石联:「圣恩重万古.母德播千秋.」嘉庆元年重修时立。庙内还有乾隆二年1737铸造的一口洪钟、一块大剑鱼骨,乾隆八年的《叶徐送产碑》及嘉庆三年的重修《天后古庙记》等。庙顶檐饰及石湾瓦脊,是大埔区内各天后庙中保存最完整的艺术精品。

天后宝楼,这宝楼即天后古庙的门楼。这座门楼八十年代落成。塔门乡人,很多出洋谋生,大都一帆风顺,他们在外国并未忘记天后娘娘。其後,天后古庙要重修,那些在海外谋生的乡人,更加大力捐助经费,除重修古庙外,还加建了这座宝楼。而天后宝楼建筑得美轮美奂,楼顶是琉璃瓦,上有二龙争珠雕塑。此庙堪称集中外古今建筑於一体,门楼基本结构是用钢筋水泥建成,设计则是中国式。[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