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57年毛泽东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七一”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1]宣称:“民盟在百家争鸣过程和整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恶劣。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路线,都是自外于人民的,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其源盖出于章罗同盟。”这里说的“章罗同盟”即“以章伯钧、罗隆基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民主同盟”的简称[4]。
章伯钧章伯钧(1895——1969)安徽桐城人。早年武昌高等师范毕业,任安徽宣城师范校长。1922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秘书长、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同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当选为中央干部会干事。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和民主活动,受聘为第一届、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与筹组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委兼组织委员会主任。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同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香港恢复民盟总部和与中共的合作。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1948年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
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
罗隆基罗隆基(1896.8.14~1965.12.07),字努生,又名国琅,笔名生辉、野度,江西省安福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五名右派之一,剩下四人分别是章伯钧、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