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泛指一切能损害生命利益、来自个体的心理危机和来自外界的天灾人祸。危情也指危险情形或危机情况,尤其是指可能危及正常次序的突发情形或状况。危情的出现常常会导致混乱、毁坏、无序、不整齐、不确定等状态。
危情生存可以理解为“在危险的情况下求得生存“,是指个体对来自自然、社会和心理的风险与危机的认知和反应。 广义地可理解为“如何在危机、危境、危险、危难等情境、情感和情绪中,保持生活、生命、生长的存在、存活和存续。“危情生存”能力是人在一生中遭遇的与“危”有关的生活对策与生存要素。
危情生存理念于2006年由旅法华人学者柳虹女士在准备其社会学博士论文期间首次提出,揭示出一个人在“危情”下能否有效“生存”,其自身具备的“危情生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同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商和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情商一样,一个人应对“危情”的能力——危商,完全可以凭借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和提高,而一个人的“危情生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也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进行测评的。
危情生存能力即在危情生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包括自我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能力、为情防范能力、独立自主能力、生存适应能力、观察识别能力、应变反应能力自我救助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十个方面。
危情生存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各种科学有序的方式实施,“危情生存国际研究中心”研发的危情生存能力训练体系,已由国内唯一危情生存能力训练机构——天阳赛纳教育机构成功实践,受训对象涉及包括3岁幼儿直至成年人的各个年龄段、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个体。
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也与日俱增。危情生存明确揭示了在现实环境下,人类的生存态度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