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眼睑血管瘤(hemangioma of eyelid)是一种血管组织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为出生时即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单发或多发,多在青春期后逐渐增大。典型病变呈紫红色,轻微隆起,质软,表面有小凹。临床上分为两型:单纯型和海绵窦型。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女婴多于男婴。
多认为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异常增生所致,故多出现在新生儿及婴幼儿。眼睑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和鲜红斑痣四型。
临床表现:1.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初发为粟粒或绿豆大的半球形丘疹,色红,境界清楚,质软,表面光滑。生后数月内生长较快,逐渐增大呈桑葚状或分叶状如草莓,压之不褪色。无自觉症状。1岁内长到最大限度。约3/4皮损在7岁前自行消退。
2.海绵状血管瘤: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病变区为暗红色或青紫色、隆起性皮下结节状肿块,由血窦组成,质软、易于压缩、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色紫蓝、哭泣时肿瘤增大。无自觉症状。病变生长较快,但多数在5岁左右由于瘤内血栓或炎性纤维化而萎缩消退。
3.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综合征(Sturg-Weber综合征):眼部表现有眼睑火焰痣、结膜和巩膜有血管瘤、虹膜颜色变暗、青光眼(可能是房角结构异常和上巩膜压力增加所致)、也可伴有脉络膜血管瘤。皮肤表现沿三叉神经支配区有火焰痣或葡萄酒样色斑。全身表现因颅内血管瘤可致癫痫发作、对侧半身麻痹、智力低下、X线颅内可能看到特殊的线状钙化斑。
4.鲜红斑痣(火焰痣):出生时或出生后即发生,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边缘不整,境界清楚,压之褪色,有时其表面有小结状增生。随年龄增长而扩大,但成年期可停止生长。无自觉症状。有的在两岁前可自行消退。
治疗方法:儿童单纯型血管瘤有自行消退趋向,可单纯观察,但较大的、发展快的容易引起并发症的肿瘤都应该积极治疗。治疗的方法有向病变内注入皮质类固醇激素、电凝、冷冻、激光、微创介导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Fost和Esterly于1968年首先报道的,未发现有明显的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并发症。治疗的机理目前不明了。若血管瘤瘤体迅速增大,引起眼睑功能障碍或反复出血、感染者应及时使用微创介导治疗。
1.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多数消退不必治疗,长期不退且病损面积大者,可用X线照射、COz激光或液氮冷冻,但可能留有瘢痕。
2.海绵状血管瘤:瘤内注射药物,对限局性者可作手术切除。
3.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综合征(Sturg-Weber综合征):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内压。
4.鲜红斑痣(火焰痣):可用冷冻、同位素治疗,早期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