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climbing fish 斗鱼科 型态特徵:背鳍XVII~XIX , 9~11;臀鳍IX , 10~11;胸鳍14~16;腹鳍I , 5;侧线鳞28~30。 体呈卵圆形,颇侧扁,背缘和腹缘广圆弧形。头圆钝而宽阔,吻短而钝。眼中大,上侧位,位於头的前半部。眶前骨的下缘具锯齿。口中大,端位,口裂向後延伸达眼中部下方,下颌稍突

出。鳃盖骨、下鳃盖骨、间鳃盖骨边缘均具有尖锐的锯齿。 体被较大型的栉鳞。侧线平直。背鳍的鳍棘部及鳍条部相连。臀鳍与背鳍同形,鳍条部短於鳍棘部。胸鳍圆钝。腹鳍胸位,鳍条不延长成丝状。尾鳍圆形。 体呈棕灰色,背侧面颜色较深,腹部浅色。体侧散布有许多黑色的斑点。鳃盖後缘和尾鳍基部各有一大型的黑斑。各鳍灰黑色。 栖所生态:攀鲈为生活於溪流、池塘底层的暖水性鱼类。喜欢栖息
在平静、淤泥多的水体中。在生活环境不利其生存时,常依靠摆动鳃盖、尾鳍和臀鳍爬越堤岸、坡地,移居适宜的水域,也能攀登水边的树枝或草丛。摄食浮游动物、小
鱼、小虾、昆虫及其幼虫。 台湾分布:曾於早期标本馆中有纪录,但可能因平原区污染而已经灭绝。普遍见於中国大陆闽江及其以南至海南岛各地,因此於台湾纪录中,暂时保留本种的描述。 最大体长:一般为7~11公分,最大体长可达13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