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书 名: 新闻阅

评学
作者:刘祖禹,胡文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
ISBN: 9787300098043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
内容简介《新闻阅评学》,新闻阅评指的是新闻报道发表后有关部门、媒体的相关人员包括广大受众对报道所进行的评议、评价或推介的一种科学机制和方法。它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检验、反馈、服务和监督手段,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书是相关专家、学者集体探索研究的结晶。内容涉及新闻阅评的时代特征、功能、由来及发展,新闻阅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理和社会效益,新闻阅评的要素、价值和写作要求,以及新闻阅评的队伍建设等。 书中引用大量案例,论述有理有据、求真务实,内容富有实用性、知识性和理论色彩。
书评《新闻阅评学》已于2010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新闻学这一新领域的专著。其出版对进一步搞好新闻工作有意义,对新闻单位的新闻阅评、新闻院校的新闻研究、新闻媒体的新闻采编,都是有价值的。
本书十多位作者都曾在新闻单位从事采编工作数十年,在新闻院、系、所从事新闻研究数十年,晚年又在不同单位从事了十年左右的新闻阅评工作。本书是他们把新闻阅评与新闻采编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成果。
新闻阅评这项工作早已存在,可以说,有新闻工作就有新闻阅评。报刊是给人阅读的。每期报刊一出版,各方面读者阅读它,会对它的新闻报道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读者会直接向报刊编辑部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在有关新闻业务的报刊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一般读者,这实际上就是对报刊的某种社会监督或社会评议。如果是掌权的人,就成为官方事后审读和评议,也就是新闻阅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新闻事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媒体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某些政治性错误时有发生;违纪违规现象不断出现;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品位低下,格调庸俗;道听途说,乱登乱转,刊发虚假失实报道等等。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各方面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相继聘请人员从事对媒体刊发的新闻进行事后审读和评议。后来人们把这项工作称为“新闻阅评”。
新闻阅评开展十多年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受到各方面重视。新闻业务报刊发表论文,新闻界举办研讨会,从不同方面探讨新闻阅评工作。新闻出版总署2001年、2004年召开全国报刊审读工作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2004年会议上讲话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对报刊审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严把政治关、导向关、质量关。
在这种背景下,在新闻阅评正式开展十周年之际,把新闻阅评作为新闻学一个重要领域进行较全面总结就提上了日程。2005年1月,一批老阅评员开始着手编写《新闻阅评学》。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他们多方集中资料,反复深入讨论,几易其稿,历时五年才完成这部专著。
《新闻阅评学》全书共分三部分十四章。第一部分本体篇,包括8章,内容是新闻阅评的由来及现状,新闻阅评的指导思想,新闻阅评的基本原则,新闻阅评的写作,新闻阅评的社会效益,新闻阅评的队伍建设,新闻阅评的回顾与展望。第二部分传统篇,包括3章,介绍了马、恩、列、斯和我国领导人有关报刊评议的理论与实践,胡乔木报刊评议实践与贡献。第三部分国外和我国港澳台篇,包括这些地区新闻报道的审读、自律和他律,苏联——俄罗斯新闻政策的变化及其后果。
此外,作为重要文献还收入了江泽民《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任务》及《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用三个代表统领宣传工作》及《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本书三个部分各章节谈的是新闻阅评,实际上涉及了新闻采编与写作。
第三章新闻阅评的指导思想提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方针政策。这也是新闻报道和采编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第四章新闻阅评的基本原则谈到,舆论导向关系到社会“福与祸”的大问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思想理论导向、价值观导向、经济导向、生活导向、娱乐导向、消费导向、服务导向、国际新闻的导向、“版面语言”中的舆论导向,以及如何增强舆论引导“力度”等,同样是新闻报道、新闻采编必须高度重视的。
第六章新闻阅评的社会效益谈到,要唱响主旋律,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重大报道、典型报道、批评报道,注意发掘“新苗”,警惕“噪音”露头和“沉渣”泛起,支持发展健康舆论,及时校正导向偏差。对于新闻队伍,要鼓励“三贴近”,颂扬好榜样,鞭鞑假丑恶,弘扬正确的新闻自由观等。这些也都是新闻单位领导关注的。
本书收入了新闻采编中大量好的实例。例如,导游文花枝在旅游车被撞时,不顾个人伤势严重,却要救护人员先救游客。媒体关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从事山区教育工作29年的民办教师田沛发、优秀司法助理员侯殿禄、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以残缺之躯书写美丽人生”的丁晓兵等报道,新闻阅评热情洋溢地予以肯定。近年来有违历史定论的文章在一些媒体上不时有所出现,文章为降清的明末将领吴三桂、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袁世凯翻案,吹捧汪伪政权高官汉奸胡兰成,诬蔑岳飞、吹捧秦桧、贬低鲁迅、郭沫若等等。对这些,新闻阅评都及时指出其错误。这些实例值得媒体采编人员借鉴。
这部专著对新闻宣传单位搞好新闻阅评是很有用的。对新闻院、系来说,它不仅可以用作“新闻阅评学”课程的教科书,还可以用作新闻采编、新闻评论、新闻理论乃至新闻史的有价值的参考书。对新闻媒体说来,它可以为如何采编好新闻提供大量借鉴,不失为采编人员有益的案头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