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5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涡扇-5发动机

涡扇-5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涡轮风扇发动机,设计特点为单转子,无加力,后风扇式,但完成研发后没有投入使用。

1963年1月,沈阳发动机研究所(606所)根据空军要求改进轰-5轰炸机而提出的技术指标,在涡喷-6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始研制一种后风扇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定名为涡扇-5。该型发动机为单转子、无加力后风扇发动机,第一台样机于1965年初制造完毕,1966年达到设计指标,1970年通过长期试车考核,1971年装于一架轰-5上进行了多次滑跑试验。当时只装了一台涡扇-5,这架飞机被称为轰-5改。后空军撤消了对轰-5改进的计划,涡扇-5于1973年5月停止研制。

涡扇-5是我国第一次研制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当时的的技术掌握程度上,为减小风险,设计师选择的是技术跨度相对小的利用现有涡喷发动机改进的技术路线,去掉涡喷6的加力装置,在后部增加后风扇和零级导流叶片,采用了超、跨音速风扇设计,压气机可调叶片(防湍振)等先进技术,最大推力达到35.3KN(较WP—6大幅提高),耗油率下降30%。采用涡扇-5的轰-5航程可提高30%,但该机型总体性能落后,加之轰-6飞机服役,使之失去改进的价值,也导致了涡扇-5的停止研发。

涡扇5的研制是我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且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距离并不长,但后风扇式不是涡扇发动机技术的主流。即使这样,涡扇-5的停止研发,对中国航空技术的进步仍然是利大于弊,尤其技术积累的间断,是其后我国航空发动机长期落后于世界的一个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