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革命家蔡威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福建宁德
出生年月:1907年
牺牲日期:1936年09月22日
(1907-1936)福建宁德蕉城人。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后被调入党中央无线电训练班学习通讯技术。1931年10月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与宋侃夫一起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通信电台台长、通信站站长等职,先后与湘鄂西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江西的中革军委与红一方面军、湘鄂赣军区、上海党中央沟通了联络。1932年10月随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川北。1933年初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二台台长,开始对敌人电台进行技术侦察工作。2月率电台到前线,破译了国民党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的密码,及时掌握了其部队部署与实力等核心机密,有效地保障了红四方面军取得粉碎“三路围攻”的重大胜利。他率电台参加粉碎国民党川军发动的“六路围攻”与多次进攻战役,出色地完成了技术侦察任务。1935年初,他率电台跟踪在黔北堵截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破释其密码,将获得的机密情报及时转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有效地帮助中央红军取得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得到毛泽东的表彰。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6月,同中央红军会师。7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负责情报侦察工作。同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康边。1936年秋,随红军总司令部及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他是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与技术侦察工作创始人之一,是红军优秀的通讯情报领导干部,为加强红军通讯和情报工作建设,为培养军事通讯、情报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1936年9月22日,因病在甘肃岷县逝世。
开明士绅家庭出身。幼年受私塾教育,后先后就读于福州格致中学上海惠灵英语专科学校。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熏陶,接受马列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宁德,开展党的活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福州被捕。未暴露身份,被保释出狱后,赴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曾以其舅父在上海的房屋作为地下组织活动场所,并变卖了舅父的部分财产,支援地下党的经费。1931年上半年,在上海参加中共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结业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新集,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负责筹建红军的电台,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第一部电台在新集钟家畈建成。同时,又致力于无线电通讯人员的培训工作,4年中参与举办培训班4期,为红四方面军培养了大批无线电通讯、报务、技侦人员。为了掌握破译规律,侦破敌台密码,他倾注了全部心血,搜集、掌握了敌人的大量军事情报,及时、准确地向指挥机关提供敌军部队的动向,使红四方面军作战接连取得胜利,打破了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四次“围剿”和“三路”、“六路”围攻,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屡建奇功。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后,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恶劣的战争环境和长期带病忘我工作,严重损坏了他的健康。1936年9月22日,当部队过完草地到达甘肃岷县朱尔坪小镇时,不幸病逝。徐向前誉其为“无名英雄”。
2、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蔡威蔡威[1],男,1959年11月生,汉族,浙江萧山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

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农工党中央第十四届常委、上海市委第十一届主委、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8年7月,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2001年2月,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2003年3月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2005年10月,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2007年4月当选为农工民主党市委主任。2008年1月28日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曾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委、教育部、卫生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或三等奖共七项、卫生部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第四届“银蛇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收藏家蔡威1946年12月生,曾用名蔡光节,广东增城人,1985年7月毕业于云南玉溪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政工师,贵州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火铺矿党委副书记、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系贵州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1989年1月开始收藏,主集邮票、像章、扑克,藏品较丰;兼集门券、粮票、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