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迦德纳博士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慧存在有八大智能——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人际、自然、肢体运动、内省、音乐。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论的内涵中,找寻到自己的长处。而父母们可以在多元智能中找到自己孩子的优势智能。
先天智能的真正含义1、尽管智能天生有,但在各人身上显现却是不同,智能有强势和弱智能之分。一些孩子生下来就对声音、节奏、韵律敏感,而有些却只对线条、色彩感兴趣。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孩子从来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2、智能的发展阶断是不同的。在成长过程中,每一项智能都有它发展的所谓敏感期。
3、弱势智能可以被强化,强势智能也可能被忽略。虽然先天的条件注定人的智能有弱势和强势之分,但迦德纳博士同时也肯定了后天教育的力量,认为智能是可以后天被强化的。通过科学的训练和指导,弱势智能有可能转变成强势智能;同样的道理,强势智能如果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它也会逐渐被其他智能所替代,消磨。
先天智能分析表
理性大于感性
先天智能
分析结果
精神
功能
沟通管理/计划判断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创造领导/目标憧憬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思维
功能
逻辑推理/语言功能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空间心像/构思拟想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体觉
功能
体觉辨识/操作理解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体觉感受/艺术欣赏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视觉
功能
视觉辨识/观察理解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视觉感受/图像欣赏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听觉
功能
听觉辨识/语言理解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听觉感受/音乐欣赏
□ 优 □ 佳 □ 需补强 ■ 特别
需要特别注意的干扰问题若精神功能数值高于视觉功能6以上,可能在上课、听讲或读书时不自觉神游分心,最好采「少量多餐」的学习方式,需要经常善意的提醒、藉由问答、小测验或引导其发表想法等方式,来帮助他专注。(尽量避免严厉指责,否则反而会使他抗拒学习。)从皮纹看大脑大脑新皮质五大功能
先天十大智能
对应指纹
精神功能
(前额叶)
左脑-沟通管理/计划判断(计划力)
右拇指
右脑-创造领导/目标憧憬(创造力)
左拇指
思维功能
(后额叶)
左脑-逻辑推理/语言功能(推理力)
右食指
右脑-空间心像/构思拟想(想象力)
左食指
体觉功能
(顶叶)
左脑-体觉辨识/操作理解(操作力)
右中指
右脑-体觉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力)
左中指
听觉功能
(颞叶)
左脑-听觉辨识/语言理解(语言力)
右无名指
右脑-听觉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力)
左无名指
视觉功能
(枕叶)
左脑-视觉辨识/观察理解(观赏力)
右小指
右脑-视觉感受/图像欣赏(图像力)
左小指
学习敏锐度先天学习敏锐度(ATD)是指视、听、嗅、味、触觉的直觉和敏感度,以及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程度,亦即掌握学习事物诀窍的敏锐度。一般人大约在30~50度。
学习敏锐度强的人,可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操作力、灵巧的精细操作能力,容易找到学习事物的诀窍,领悟力高。但须注意因敏感所引起的情绪起伏。
学习敏锐度较差的人,在学习敏锐度、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程度稍慢,反应较慢,且在精细动作上稍弱,需分为数个步骤教导,给予时间分段学习。运动方面较适合大动作(游泳、跑步、跆拳、柔道等)。ATD角度与学习敏锐度关系之简表(仅供参考)ATD
学习敏锐度
30度以下
在学习敏锐度方面、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极为敏感。
30~35度
在学习敏锐度方面、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程度极高。
●35~40度
在学习敏锐度方面、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程度很强。
40~45度
在学习敏锐度方面、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程度不错。
45~50度
在学习敏锐度方面、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程度稍弱。
大于50度
在学习敏锐度方面、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与接收程度较弱。
先天学习潜量TRC(Total Ridge Count)总脊纹数,是十个手指脊纹数相加的总和,由此可得知「大脑皮质细胞量」,代表神经元细胞数量的多寡,也就是把先天学习潜量开发转变成实用而有价值的「有效智能」。
一般人TRC约为60~140(亿),数量多寡显示教育与学习模式的差异,并不表示聪明与否。人的大脑足足花了16年成长,其中基础阶段(0~8岁)神经元细胞经历「髓鞘化」(0~3岁)及「网络化」(4~8岁)之快速成长,奠定了学习基础,而聪明与否的关键就在此阶段的刺激与启发。
TRC值超过180者有利于全方位学习和多元发展,在标准值范围内者通常较适合专注学习,学习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够专注某一个领域学习与研究、从小父母很重视教育者就易被开发与善用、很多博士就处在这范围内也就是说「先天学习潜能」受开发。
*启发智能三大阶段*
※ 0~3岁 视听体的开启 ※
让0~3岁幼儿多看人、物品、色彩,多听古典音乐和接受语言刺激,多触摸各种材质,以奠定视、听、触觉基础。
※ 4~8岁 视听体的强化 ※
引导4~8岁孩童仔细辨识图样、声音及触摸品,有助于增进大脑神经元细胞网络化。同时有计划地让孩童在游戏当中产生「想看仔细一点」、「想听明白一点」、「想摸清楚一点」的学习动机,是强化视、听、触觉的关键。
※ 9~16岁 视听体的内化 ※
当孩子9~16岁时学习「操作」大脑的技巧非常重要,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学习」、「思考如何思考」,比学业成绩和学科分数更为重要。速读、下棋、心智绘图、潜能开发和记忆力训练课程,都有助于大脑的整合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