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副省长任志远任志远(1909--1985),山西沁源人。山西大学法学院肄业。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东北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任中共沁源县委书记、太岳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白城子地委副书记、通辽地委组织部部长、哲里木盟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本溪市委第一书记,辽宁省副省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
陕西师范大学任志远

任志远,博士生导师。男,1953年3月生,陕西省兴平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现在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任教,从事资源与环境遥感评价教学和科研工作。自1996年3月任旅游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地理系主任。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自然地理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自然地理博士点方向带头人之一。并兼任陕西省遥感中心理事、遥感应用研究室主任,西安地图遥感学会理事、陕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地理教育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教育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个人简介
任志远 (Ren zhiyuan )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 务: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陕西省遥感中心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国土资源评价与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毕业学校:南京大学
出生年月:1953年3月
电 话:029-85310525
传 真:029-85310528
E-mail: renzhy@snnu.edu.cn
研究工作简介
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遥感评价、 国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生态经济与生态安全评价。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黄土高原资源环境遥感调查与评价,陕西国土资源遥感系列制图,秦巴山地农业生态评价,陕西土地利用结构分析,陕西土地资源评价,陕西植被类型与覆盖度,陕西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区域水土资源平衡与潜力开发,西部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城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测评研究,土地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等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重点项目30项。其中负责完成16项,9项鉴定为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科委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育部和省教委奖多项。先后在科学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专著共20部, 其中主编出版11部。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山地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沙漠》、《干旱区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生态学报》、《干旱区研究》、《植物生态学报》、《农业生态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这些成果丰富和拓宽了地理学研究内容,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优化、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在研究不同区域资源环境形成和演变机理之后,提出了适合区域特征的研究方法体系和发展建设模式。在黄土高原资源环境研究中,进行了景观生态遥感评价并建立了评价模型,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关中盆地水土资源研究中建立了水土平衡模式和农作物需水供水模式;在秦巴山地生态环境研究中提出了立体农业建设模式,为山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西部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研究中,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适合西部城市特点的土地定级估价思路与方法体系,对推动土地市场形成、规范土地市场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效益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研究中,提出的理论方法体系、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生态价值研究和生态经济账户建立及生态损失评估研究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和《城郊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生态安全动态》,受到同行专家的耗评,被认为是我国首部系统论述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的科学专著,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以实践性、学术性、应用性强为特点,对我国区域生态安全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研究中提出的生态压力指数概念与模型,对定量评估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度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定量分析”、教育部重大项目专题“西北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教育部重点项目 “城郊水土资源动态变化与生态安全”等课题研究任务。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主讲遥感技术、土地定级估价、旅游文化等课程,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讲遥感图像分析、资源环境遥感评价与系列制图、土地评价、RS与GIS应用、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旅游文化研究等课程、先后指导本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48名。
目前主要研究: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过程与驱动力研究;
(2)土地经济与土地生态评价;
(3)生态安全与生态效益经济评价。
(4)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
代 表 作
1.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地理学报, 2005, (4): 597-606.
2. 任志远, 李晶. 陕西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 地理学报, 2003, (4): 503—511.
3. 任志远, 李晶, 王晓峰等. 城郊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生态安全动态. 科学出版社, 2006, (6).
4. 任志远. 张艳等.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科学出版社, 2003, (8).
5. RenZhiyuan, ZhangYanfang, LiJing. TheValue of vegetation ecosystemservices, Joumal of GeograniCalSCienceS. 13, 2(2003).
6. 任志远. 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经济地理, 2003, (1): l-4.
7. 任志远. 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价的前沿问题. 西北大学学报, 2003, (1): 103-120.
8. 任志远, 宋保平, 岳大鹏. 中国西部城市土地定改估价探索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1, 1.
9. 任志远.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干旱区研究, 2003, (3): 202-205.
10. 任志远, 岳大鹏. 陕西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资源科学, 1999, (2): 44-48.
11. 任志远, 郭彩玲. 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资源科学, 2000, (1): 23-26.
12. 任志远. 陕北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环境遥感评价试研究. 干旱区地理, 1999, (3): 64-69.
13. 任志远, 宋保平, 张红. 关山草原风景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中国沙漠, 2000, (1): 86-89.
14. 任志远, 郭彩玲. 区域水土资源平衡与优化模型研究. 干旱区地理, 2000, (3): 264-268.
15. 任志远, 郭彩玲. 秦巴山区土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 山地研究, 1998, (2): 146-150.
16. 任志远. 陕西关中水土资源与农作物生态需求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 2001, (1): 83-87.
17. 任志远. 论地理学发展形势和前景. 中国地理, 1999, (9): 6-9.
18. 任志远, 中国旅游的国外客源市场态势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 2004, (4): 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