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孔贞璠之子,孔子六十四代孙。生于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终年71岁。清戏曲作家。
尚任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父亲的好友贾凫西,对他从事戏剧创作影响颇深。虽高才博识,但屡试不中,便捐纳了国子监生,三十五岁之前隐居石门山中。康熙二十一年 (682年),应衍圣公孔额所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主修《孔子世家谱》及们阈里(新)志》,训练礼生、乐舞生,在把孔时做赞礼,还选聘工匠,监制礼乐器、舞器、祭器达数十种。他日夜忙碌一年有余,因办事认真,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受到孔毓圻的赞常。康熙一二十三年(16幼年)十一月,皇帝南巡北返,亲临曲阜祭?巳孔于,孔尚任经孔毓圻保举,充任讲书官。他刚讲完《大学》首章,康熙帝即传谕大学士明珠和王照;“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怀,著不拘例议用。”他被破格授予国子监博士,遂赴京任职。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去淮扬,疏浚黄河海口,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才回到北京。其间,他结识了明朝遗民冒辟疆、邓孝威、杜于皇、僧石涛等人;在扬州登梅花岭,拜史可法衣冠系;在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拜明孝陵,还到栖霞山白云庵拜访了张琈道士,注意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灭已有深切感受。回京后,任户部主事、广东司员外郎等职。
当时的清都北京,戏曲演出极为繁盛。孔尚任在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康熙三十二三年(1694年),与顾采合作的《小忽雷传奇》在景云部演出,颇得观众赞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经过他十余年苦心创作的传奇剧《桃花扇》脱稿。该剧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观众。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清宫内廷与著名昆曲班社竞相演出,一时轰动了京城。康熙皇帝派人向他索取了《桃花扇》稿本。当时与《长生殿》作者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称。第二年春天,他因一件疑案被罢官。
孔尚任罢官以后,在北京逗留两年多,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冬回到曲阜石门山老家。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天,孔尚任病故于家,入葬孔林。他一生著作甚丰,有《石门山集》、《岸堂文集》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