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豫华,1973年生于陕西澄城,曾在部队服役十余年,现居北京,自由职业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九十年代首次将“蚂蚁”作为绘画题材纳入中国画领域,被媒体被誉为“中国画蚂蚁第一人”。进行水墨、油画、装置、行为、影像等创作至今。
目录
画家刘豫华艺术简介画家刘豫华艺术年表画家刘豫华作品参加的主要的展览书画评论名家丁嘉耕是这样评价画家刘豫华著名书法家丁嘉耕评国画家刘豫华的蚂蚁画:画家刘豫华作品被多国机构及政要收藏画家刘豫华作品选登
画家刘豫华艺术简介画家刘豫华
刘豫华,1973年生于陕西澄城,现居北京,职业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主攻油画、水墨。九十年代首次将“蚂蚁”作为绘画题材纳入中国画领域。中央电视台,《美术报》,《解放军报》,《中国贸易报》等五十多家媒体曾做过报道。被誉为“中国画蚂蚁第一人”。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报道》杂志执行主编。
画家刘豫华艺术年表1996年2月应邀成为“黄河书画研究会”会员。
1996年为《军事展望》第三期《奇袭梦幻岛》一文配插图,为第四期《莫学渔夫吹箫》一文配插图。 1997年7月作品《蹉跎岁月》被白银市美术家协会收藏。
1997年作品《地眼》入选《全国民族团结杯书画邀请展》,8月18日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后由组委会推荐参加了西欧七国巡回展。
1997年8月被《军事展望》杂志社聘为特约美术作者。
1997年9月作品《空山新雨后》入选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97中国书画作品大展》。
1997年12月《纪念香港回归全国美术作品集》(文化部艺术局与中央美术学院策化由黄河美术出版社发行)收录《天地问朝两相对》、《九州问眸》两幅作品,并获优秀作品奖。
1997年第12期《军营文化天地》刊登个人事迹文章《画笔抒情怀》,同时发表作品《红军山》。
1997年12月应邀成为“北京卿云诗书画社”会员。
1998年1月拜画家于凉为指导老师。
1998年4月拜中央美术学院邹跃进教授(美术批评家)为指导老师。
1998年4月14日《解放军报》刊登个人事迹文章《勤奋出精品》同时刊登作品《天地同朝两相对》。
1998年6期《解放军画报》发表人物速写四幅。
1998年第7期《新闻与成才》刊登个人事迹文章《丹青妙笔绘青春》。
1998年10月被“青年书画院”特聘为客座讲师。
1999年2月《青年诗人》封二发表作品《溢出的牛奶》由诗人林莽先生配诗。
1999年3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编,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出版的《当代艺术家系列光盘》向其约稿。
1999年11月参加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的“‘战士与祖国’全军书画大赛”,作品《红日低浮寄情思》获三等奖,并出版画集。
1999年12月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
2000年4月被评为总参兵种部(军级)首届“青年学习成才”标兵。
2000年7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
2000年11月17日《解放军报》介绍个人文章《中国画蚁第一人》,被称之为“军中一绝”。 2000年12月11日应邀成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2000年12月13日《蚌埠日报》刊登人物专访文章《与蚁同行的军旅画——记中国画蚁第一人刘豫华》。 2000年12月25日接受《中国硬笔书法报》记者采访,内容刊登在《翰墨之同传真情》一文。
2000年12月荣立“三等功”一次。
2001年第2期《军事展望》刊登介绍个人文章《军事迷刘豫华画蚂蚁》,同时发表作品三幅。
2001年5月4日应邀在王府井新华书店讲授《绘画艺术中的美学》。4月30日的《大京晨报》与5月l日的《北京晚报》等媒体作了相关报道。
2001年6月作品《西北印象》捐赠“北京2008年申奥委员会”收藏。
2001年6月17日作品《初访黄土地》被加拿大石油公司总裁瑞克·克拉克收藏。 2001年7月被“中国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聘为理事。
2001年8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质部”认证为三级艺术家,并入选《中国书法·美术家综合全书》,作品认证价格在专业刊物和网站公布。
2000年8月,参加“北京2001年中国艺术博览会”。
2001年9月,作品《白杨》被法国洛朗·德·夏尔纳伯爵收藏。
2002年1月,作品《蚁之心语》发表在《中国漫画》第一期。
2002年4月,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2002年西部艺术博览会”。
2002年5月,参加了“2002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2年5月,拜著名画家蒋志鑫先生为师。
画家刘豫华作品参加的主要的展览2001年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
2002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3年西安中国西部艺术博览会
2005年北京建外大街4号建外soho艺术沙龙个展
2006年北京紫霖轩画廊联展
2007年北京中关村中国电子大厦美术厅“北京名家五人展”
2007年北京“宋庄当代艺术家联展”
2007年北京上上美术馆“彩虹之邀第二届当代画展”
2008 北京中关村中国电子大厦美术厅“北京名家五人展”
2008 北京宋庄当代艺术展
2008 北京上上美术馆“彩虹之 邀”当代艺术展
2008 北京“艺术家生存现状” 展
2008 北京卢浮宫“当代绘画艺术邀请展”
2009 北京艺森画廊“御今凯艺 术沙龙展”
2009 第五届(深圳)国际文化 产业博览会
2009 第四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 业博览会
书画评论名家丁嘉耕是这样评价画家刘豫华著名书法家丁嘉耕评国画家刘豫华的蚂蚁画:在北京,有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画家,以其蚂蚁为题材在国画圈引起不小的轰动效应,同时也引起了广泛争议,成了当代国画题材的焦点人物,他就是刘豫华。我在一次笔会上见到这位年轻人。他个头不高,但非常精干、机灵、智慧,为人非常谦逊,没有当下有些画家的那种狂放不羁和所谓艺术家那种特有的孤傲气息。我翻看了他的作品集,领略其作品的风貌,他怀着对宇宙间最不起眼的小动物——蚂蚁的那份最虔诚的“爱”和“敬”,从情感的体验发现美感与价值,竟然长达数十年孜孜不倦地深入蚂蚁天国进行美的研究,“衣带渐宽终不悔”。他的画蚁实践,第一次创造性地塑造了蚁类的艺术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蚂蚁因它的身躯微小而受到世人的忽略,蚂蚁天国的美丽盛景,从未进入人类的视野。世界美术史册上,蚂蚁题材一片空白,历史注定这个空白将由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家刘豫华来填补。
翻开昆虫史,我们可以从波罗的海沿岸嵌着蚂蚁遗骸的琥珀化石上发现,蚂蚁至少有4500万年的历史。研究表明,它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和动物界的庞然大物恐龙是同时代的物种。刘豫华关注蚂蚁至今已经二十年了,人们常常感到单调乏味的蚂蚁作为绘画题材有点不可思议,而豫华说,蚂蚁恰恰与人类同样的丰富多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丽天国。蚂蚁有260属,1.6万余种,其总重量远远超过人类。蚂蚁还是冠绝世界的著名“大力士”,用微型测力仪测定,一般的工蚁可举起超过自身体重52倍的物体,可拉动超过自身体重400倍以上的物体,是动物界的一大奇观。豫华对蚂蚁的研究,专业水准不亚于一位昆虫专家,没有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就不可能将蚂蚁世界表现得那样气势磅礴。好比书法家研究一部法帖,首先弄清历史的传承,艺术的流派,方能下笔。他用那枝神奇的画笔,从那微观世界里体现宏伟和壮大。画出那些“大力士”们的气吞山河!他用书法入画法,把蚂蚁躯体上的柔毛、细刺、条纹、网纹、刻纹和瘤突勾勒得条理分明,明亮剔透。他还运用色彩的技巧将蚂蚁体色的黑、黄、棕、红,黝蓝、紫檀、黄褐以及红与黑、黑与蓝的混合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他的画,仿佛是在看一幅古韵盎然的昆虫标本,仿佛是在读一部昆虫教科书。蚂蚁按国画题材通常分类,应与瓢虫、蝴蝶、蜘蛛一样归入花鸟画范畴,只能是点景式的“边缘”题材,谁能想到他能在一张八尺整宣上画一只硕大无比的蚂蚁。这是对传统绘画的历史性挑战和大众视觉经验的大胆颠覆。他笔下的大蚂蚁已经与狮子、老虎等题材同等的尊重与地位,这包含着刘豫华何等的艰辛啊。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头部阔大,变化很多。口器发达,上唇退化,上颚有各种形状,亦宽亦窄,或长或短,有直有弯。这些细节有时只有头发丝一样细,豫华紧紧抓住这些细节,抓住细微的变化,表现蚂蚁与其它昆虫的不同之处。要将蚂蚁在纸上放大上万倍,而又不失神采,这是画家碰到的最大的的难题。他用头发捆住蚂蚁,在高倍显微镜下,认真的观察,一遍遍的尝试,一次次的摸索,几年过去,终于成功。他借用书法中榜书写法,将草书线条与蚂蚁的结构进行整合,重气势、重神韵、重内涵,轻细节、轻墨色,以大写意的方式最终完成创作。作品舒展、大气、凝练、荡气回肠。在物象、意境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这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惊人创举!作品《蚂蚁赞歌》是刘豫华的经典之作,在八尺整宣上画一只巨大的蚂蚁,是蚂蚁体积的几万倍,造型严谨,布置得宜,生意浮动,形神皆备。在表现手法上,画家将写意与写形、没骨与勾勒、工谨与粗放,巧妙地统一到画面之中,令人叹为观止。《兵蚁撼天图》一群群蚂蚁似万千士卒筑起了的钢铁长城,万众一心地捍卫祖国河山。豫华擅长用不同技法刻画蚂蚁的形象,为了表达蚂蚁的动态,刻画真实的生命和气韵,有时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得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蚂蚁生命的本质。唐人司空图《诗品》里论诗的“形容”艺术说:“绝伫灵素,少迥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势,庶几斯人。”豫华深得司空图艺术之精神,用离形得势的方法,在蚂蚁天国里舍形而悦影。影虽虚而传其神,表达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我在巴黎卢浮宫看到的《蒙娜丽莎》的永恒的微笑不是像影子般飘拂在她的眉睫口吻之间吗?豫华笔下的微小蚂蚁,其一招一式栩栩如生,他是以蚂蚁为载体,传达自己的时代精神,达到细致入微,各尽其妙。这与他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深厚的笔墨功夫分不开的,是作者“真性情”在画中的宣泄。
豫华仅靠这一种蚂蚁图式足可独步天下,但艺无止境,他将艺术的触角向蚂蚁的更深处开掘,推出了“兵蚁”系列。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恋巢性很强。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每窝蚂蚁一般为500~2000只,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他将笔触伸向“兵蚁”,一群汇聚在一起的“兵蚁”像洪水暴发一样喷涌而来,与山水画有着同样的震撼力,你不得不被它的气势吞没。在这里他巧妙地把山水的表现形式融入到了他的“兵蚁”系列中,以“兵蚁”系列为载体,由心灵创造理想的神境,而不是简单地刻画一个自然的蚂蚁物象。刘豫华的艺术创造是他由情绪的全人格中发现超越的真理真境,然后在“兵蚁”系列的形式中表现这种真实。不是追逐蚂蚁的幻影,娱人耳目。豫华常说:“艺术家就是一个造物主,一幅画就是一个大宇宙的缩影。
刘豫华除了另辟蹊径地画蚂蚁,对山水画的探索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西部山水将“写意”走向“意象”。把“写意”和“表现”相结合。在抽象、具象、墨色互渗的同时寻找到了一个中西合璧的融合之法。画面自然、现代,同时也保持了水墨的韵致与意境。中、西和谐统一,高贵雅致。
中国绘画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在审美价值上体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中国绘画的主导思想,是强调人和自然的融合,寻求精神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最终达到美和善的统一。豫华就是在美和善统一的轨迹上走了近20年,用他那娴熟的水墨,画其心、画其情、画其意、画其志,创造出表现物象的空间感、运动感、节奏感等多样化的线条,赋予蚂蚁以鲜活的生命,空灵的妙境。相信豫华在中国深厚的文化艺术沃土中,在东方艺术精神的观照下,通过对蚂蚁的更深观察、更新体验、更大胆的创造,在绘画领域必将展现更新的艺术面貌,创造更新的艺术境界。
二O一O年八月十八日写于总后勤部
本序作者简介:
丁嘉耕,书法家,作家。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系书法专业毕业。现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编研室主任,兼任总后勤部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大校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全军书法大赛评委。参加全国第五届书法展、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日本展、俄罗斯展、全军书法展等100余次。有15部书法、文学专著出版。
画家刘豫华作品被多国机构及政要收藏法国洛朗•德•夏尔纳伯爵收藏作品《白杨》
马来西亚前上议院主席曾永森收藏作品《节节高》
德国柏林市副市长卡琳•舒伯特女士收藏作品《蚁》
画家刘豫华作品选登画家刘豫华作品(一)
画家刘豫华作品(二)
画家刘豫华作品(三)
画家刘豫华作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