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香港传播使者”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香港旅游发展局和中国青年报社在“这一站世博,下一站香港”美好城市全接触特别活动中授予百名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的一项荣誉称号。[1]
香港传播使者
这些被授予“香港传播使者”称号的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接受关于香港认知的培训,采访世博会香港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下,他们将结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独立创意,利用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本校以及更大范围内,向大学生群体解读、推介香港的活力与魅力。[2]
100名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是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团上海市委历时1年从全国98所大学中选拔出来的。
访港代表10名“香港传播使者”在香港考察访问
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华东交通大学 胡康榆
北京电影学院 王一坤
中国民航大学 魏凯
贵州大学 梁雪
吉林大学 金嘉茜
浙江万里学院 余赛尔
中国传媒大学 李文
上海电影学院 毕圣
上海大学 袁悦尔
(排名不分先后)
访港行程时间:2010年9月27日至2010年9月30日
领队及工作人员:中国青年报社 乔建宾、刘京玲;运中公关 王琪玮;香港导游 温冠成“香港传播使者”在杜莎夫人蜡像馆
采访路线:太平山顶——杜莎夫人蜡像馆——凌霄阁——金紫荆广场——香港立法会——南丫岛——米埔湿地——香港理工大学——维多利亚港星光大道
传播使者来自全国28个省份94所高校的100名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名单如下[3]:
学校
姓名
媒体经验
安徽农业大学
叶俊
《安徽农大报》编辑部副部长
安徽师范大学
刘淮宇
校大学生记者团记者,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新、人民图片网签约摄影师
北方民族大学
李岳峰
“校园之声”广播电台记者,焦点论坛报社记者
北京大学
王磬
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团副团长
北京电影学院
王一坤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社社长,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会校刊部副部长
北京师范大学
李宁梓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记者团团长
大连理工大学
张本镔
校报新闻网记者,大连日报大学生记者团记者
电子科技大学
李祎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记者
东北师范大学
赵旭红
《东师青年》美编,《校园纵横》报编辑部,逸闻通讯社社长,《采微》文编
东华大学
刘广涛
《东华研究生》副主编
福建师范大学
张志滨
校青年通讯社文秘部部长
福州大学
李非凡
福州大学校广播台播音、编辑,福州交通之声电台主持人
复旦大学
黄世瑾
《复旦青年》记者
复旦大学
沈从乐
《复旦青年》记者
复旦大学
赵京
《复旦青年》记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陈家源
广外新闻社社长
广西大学
黄朔
校报编辑,校广电中心编辑
广州大学
杨龙
广州大学新闻中心外联部副部长
贵州大学
梁雪
《贵州大学报》记者,贵州大学新闻网编辑,贵州大学记者团团长、记者
哈尔滨工程大学
王昊
校《工学周报》记者团团长
河北大学
白英石
青年通讯社执行社长
河南大学
张洪涛
河南大学广播站新区站长,中国(河南)高校传媒联盟主席团主席
黑龙江大学
王卓
校有线广播台编辑部、编辑
湖南大学
曹璐
《湖大青年》记者团团长、新闻中心主编
华北电力大学
赵博
校报记者团副团长
华东交通大学
胡康榆
华东交通大学日新网前南区记者站站长
华东理工大学
朱晨燕
《华东理工青年报》编辑
华东师范大学
水凌波
《大夏之声》执行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
汤洁
《大夏之声》本科生版块执行主编
华东政法大学
张释文
华政通讯社社长,华政报副刊《玉泊华章》编辑
华南理工大学
郭安娜
华南理工大学校报记者团广播员
华南农业大学
王琪
校报学生记者社采编部副部长
华中科技大学
贺达源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青年》报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
孙尚
华中师范大学校报、师大在线网站记者
淮阴师范学院
李伊醒
校报记者团记者,校广播站主播
吉林大学
金嘉茜
吉林大学电视台记者、责任编辑
吉林师范大学
王晓旭
校广播站记者
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校报、校网成员,一品社(品报)负责人
九江学院
姚夏宇
校报记者团团长
兰州大学
张果
兰州大学学通社记者,新华社总社实习编辑,新华社甘肃分社实习记者
内蒙古科技大学
鲁续
《内蒙古科技大学报》校报记者,大学生记者团记者
南昌大学
周星宜
南昌大学记者团团长助理
南京大学
吴琼
《新天地》采编部记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岑茗
校报记者团新闻部部长
南京理工大学
沈逸婷
校团委《青年报》记者团团长
南京农业大学
叶维沁
校团委宣传部长助理,校学通社社长
南京师范大学
胡翔宇
校团刊《师大青年》记者、编委
南开大学
姚琳
《南开青年报》副社长
宁波大学
赵虹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广播台台长
清华大学
邓喆
《清新时报》总编室主任
山东大学
何天祎
山东大学新闻网记者、编辑,济南大学生联盟校外杂志《空中校车》副总编
山东理工大学
臧利国
院报《学涯》副主编,校报大学生记者协会新闻部部长、副主席
山西大学
占长孙
院刊《百草园》编辑,山西大学有线广播电台编辑、记者兼创意策划组组长
上海财经大学
泥梦
校报记者
上海财经大学
王淑娟
《上海财经大学校报》通讯社社长
上海大学
袁悦尔
《传媒新观察》编辑部记者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项梦怡
院学生会新闻部副部长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
毕圣
高级摄影师,《新闻晚报》《中国摄影报》《学生导报》学生记者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闫小青
校团委新闻中心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
宋庄雯
《益友报》编辑
上海师范大学
沈春琛
行政学院行政记者团团长
上海体育学院
郑雨旸
《绿瓦青年》编辑、记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
陈修
《上外青年》新闻中心记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
季节
《上外青年》责编、记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
周芙
团委《朋友》报编辑
石河子大学
张爱
学校记者团编辑、化工学院“紫焰”记者团副团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刘畅
校刊《求学》主编
四川大学
梁春琼
川大人报社副社长
苏州大学
孙超
《苏大青年》执行主编
太原理工大学
单海涛
学生记者部部长
天津大学
杨帆
《北洋人》报记者团团长
天津商业大学
曹景淇
校报记者团副团长
天津师范大学
吕诚
《继之青年》社长
天津医科大学
陈斯宇
校园广播站以及英语系刊负责人
同济大学
陈姣姣
校报记者
武汉大学
徐淑乔
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新闻社中心主任《珞珈青年报》总编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赵巧丽
校大学生记者团新闻部部长
西安交通大学
张雯
校通讯社采访中心教学部部长、特稿中心成员、编辑,校广播台播音员
西南财经大学
李晨
《光华青年》编辑部主编,《职场起跑线》编辑部编辑中心主任
西南大学
马雪
路客通讯社副社长,学生通讯社新闻部部长
西南民族大学
张菲菲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副团长
厦门大学
金露露
厦门大学《厦大青年》记者
扬州大学
杨光
校刊《扬大青年》记者团副部长,《扬州大学报》通讯员
云南大学
张晓玲
东陆通讯社社长
浙江财经学院
陈珊
《浙江财经学院报》记者团团长
浙江大学
栾玉波
浙江大学《求是青年》社长
浙江大学
梅潇文
校团委宣传部新闻与信息副主任,《求是青年》文字团队负责人
浙江万里学院
余赛尔
《浙江万里学院报》编辑、记者,校宣传部记者
郑州大学
宋涔逍
校报记者团副团长
中国传媒大学
李文
团刊《传媒青年》编辑,校报综合新闻版责编
中国海洋大学
李冰
观海听涛新闻网记者观察负责人
中国民航大学
魏凯
《中国民航大学报》报社记者、校大学生通讯社编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胡姹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团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邱晨辉
校团委《三棵树》杂志主编,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部长
中国人民大学
凌绮
《青年人大》副刊《青人观察》主编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韦安庆
武警学院学报宣传干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郑允旺
校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新闻网编辑部主任
中南大学
刘柱
中南大学新闻网理事长,中国经济网湖南分站湖南经济网编辑记者
中山大学
肖寒
《中大青年》报社总社主编
重庆大学
于丁丁
重庆大学新闻网虎溪校区记者团团长
主办方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简称香港特区驻京办或香港驻京办,英文: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Beijing, Beijing Office)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制事务局辖下,位于中国北京的常驻部门。香港特区驻京办的职能可分为五方面: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及其他部门的双向沟通渠道;协助在内地的香港市民与特区设于内地的非政府机构保持联系;处理中国大陆居民来港探访、工作、投资、就读的申请;处理部分香港外交事宜;于中国大陆推广香港。
香港旅游发展局(简称旅发局)(英语:Hong Kong Tourism Board)是政府资助的旅游推广机构。旅发局的使命是尽量扩大旅游业对香港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并致力巩固香港世界级旅游点的地位。旅发局前身为香港旅游协会(简称旅协;英语:Hong Kong Tourist Association,简称HKTA),于1957年根据《香港旅游协会条例》成立,目的是于海外宣传,吸引游客到香港旅游,属会员制机构,由旅游业会 员及普通会员组成,拥有超过1300名会员,旅协的管理及监督工作由理事会负责,经费来自酒店会员房租收入香港旅游发展局LOGO
。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中国青年报作为中宣部直管的中央级大报,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服务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中国青年报》报头
中国青年报以肩负中华民族未来的青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始终热情地为新生事物鼓与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追踪时代精英 紧扣时代脉搏 《中国青年报》一贯重视并善于发掘富有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给予可信、可亲、可敬的报道,以感染、召唤、影响青年。
媒体报道9月27日《中国青年报》[4]:近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10位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在“这一站世博,下一站香港”美好城市全接触特别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传播使者”的优秀代表,他们将于27日赴香港访问。
今年6月,在“这一站世博,下一站香港”美好城市全接触特别活动中,百名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被主办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香港旅游发展局和中国青年报社共同授予“香港传播使者”称号。他们先后接受了关于香港认知的培训,专访了世博园香港馆,并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独立创意,向大学生群体解读、推介香港。“香港传播使者”在香港南丫岛
此次遴选出的10位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西等地高校,都是“80后”、“90后”学生。据悉,在为期4天的与香港近距离接触中,这些内地大学生将采访香港的人文与生态,考察香港先进的城市管理体系,与香港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在欢度国庆的氛围中,这些学子们还会体悟到内地与香港血脉同源的深情。在了解香港风土人情的同时,这些大学生记者将以年轻的视角和深入的思索,去发现和探知香港繁荣发展背后的故事与启迪。
访问结束后,这些“香港传播使者”会把自己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所在校园媒体和博客、微博等网络传播平台,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展示香港充沛的活力与独特的魅力,增进内地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香港的了解与认知。(崔丽)
2010年6月7日新华网报道:记者7日获悉,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和香港旅游发展局日前在此间举办“这一站世博,下一站香港——美好城市全接触”特别活动,授予100名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香港传播使者”称号。
这些世博会大学生记者来自全国29个省份、98所高校,由中国青年报社历时一年选拔出来。他们将在接受关于香港认知培训并采访上海世博会香港馆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向全国的大学生群体,介绍香港对美好城市的出色诠释。“香港传播使者”准备享受香港美食
“我们很高兴能一举拥有100位深入校园的‘香港传播使者’,相信他们不仅会将更多观众带到世博香港馆,还会吸引更多人前往香港。”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副主任陈选尧说。
香港旅游发展局内地总监叶贞德表示:“希望通过‘美好城市全接触’,为内地的青年朋友提供一个透过世博了解香港的独特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香港,体验美好城市。”
据介绍,“2010香港节庆年”是香港的年度旅游主题,旨在将中国传统节庆和西方经典节日融为一体呈献给中外旅客。其中备受瞩目的“香港龙舟嘉年华”将于端午节期间一连3天在尖沙咀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