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述洪塘大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郊风景名胜金山寺上游,是跨越闽江南港的一座公路大桥。大桥南端位于闽侯县上街镇金屿村,北接福州郊区建新镇妙峰山麓,是国道316线(福州—兰州)起点段的一座特大桥。
大桥全长1849.47m,桥面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5米,其分跨16.0+27.0+4×30+60+120+60+31×40+8×25(m)。主孔由3个下承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式桁架T 构组成,T构之间以剪力绞相连,中跨为120m,边跨为60m,建筑高度1.2m,这种结构综合了斜拉、桁架和T型刚构桥的优点,具有结构轻盈、自重轻、跨越能力大、造型美观、技术先福州洪塘大桥
进等特点,采用缆索起吊,悬臂拼装,进度快,精度高。滩孔为31孔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逐孔节段无粘结拼装,这是 中国桥梁史上首次采用该项新技术。岸孔为预应力简支梁。主孔下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V型空心墩;钻孔桩承台基础;滩孔为双柱钻孔桩基础。
大桥由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勘测设计,福建省第二公路工程公司承建。1987年3月13日正式开工,1991年1月17日建成通车。该桥的建成,把国道316线和324线在闽侯境内连接贯通。
大桥设计标准设计荷载: 汽车- 20 级, 挂车- 100, 并用挂车- 120 验算
人群荷载350kg/m2;
设计洪水频率1/100
设计流量Q = 2 8100 m3/s
流速V = 2.27m/s
水位H = 13.21m( 罗零)
航道等级三级航道,
通航水位(1/50) 10.46m;
桥面净宽: 净- 9+ 2×1.5m 人行道
大桥结构形式全桥上部结构由福州岸至闽清岸布设为1~25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接60m+ 2×120m+ 60m 预应力混凝土三
个下承式三角桁架T 构( 主航道位) 再接31~40m 预应力混凝土体外索连续梁再接8~25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梁。下部结构福州台为钢筋混凝土肋式台, 1# 、5# 墩为钢筋混凝土实体墩, 2# ~4# 为钢筋混凝土Y 形墩( 主桥墩) , 6# ~43#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 闽清台为埋置式钢筋混凝土柱台, 各墩台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主桥墩为群桩基础。
桩基设计全桥墩台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 共计141 根, 桩入土深度除满足各墩台承载要求外,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 福州岸桥台及1# 墩要求桩基穿过风化层支承在基岩上, 桩长约20m, 2#墩要求桩基嵌入基岩0.5m, 其余各墩、台均为磨擦桩要求穿过砂层埋入卵石层1.0m 以上, 桩长在20~37m。福州岸桥台桩基底设计标高为- 21.59m, 1# 、5# 墩为- 21.50m 和- 25.60m, 2# ~4# 主桥墩为- 30.40 ~-32.40m, 6# ~36# 墩为- 26.00~- 29.00m, 37# 墩~闽清台为- 26.5~- 27.2m。磨擦桩主墩群桩基抗集中冲刷的埋置深度大于18m, 柱式墩桩基抗集中冲刷的埋置深度大于20m。
旧桥整治经过大桥自1990 年12 底建成通车以来, 随着交通量日益增长, 特别是国道和两岸接线路段拓宽改造后重车不断增加, 大桥的交通压力更为突出, 目前日交通量以达万辆。
1999 年11 月初, 在大桥检查中发现主桥支座剪力铰及拉压支座构件严重损坏, 直接危及使用安全, 立即对损坏的剪力铰及拉压支座构件进行更换加固。
2000 年4 月份, 经检测中心检测报告, 该桥福州岸桥台移位、同时1#、2# 墩变形, 1# 墩桩基处于经过淤泥层厚近20m, 经分析由于台后及墩位附件软土未经处理, 在台后9m 多高填土压力作用下, 淤泥层向河床推移, 对1# 墩产生附加压力, 在此压力作用下, 使桥墩变形, 造成结构产生裂缝, 地层推挤作用同时涉及到2# 墩。考虑到该桥墩桩基在淤泥层可能已破坏, 抵御水平力的能力已无法估计, 1# 墩基础采取在原桩基外围设置6 根1.5m 嵌岩桩, 承台联系处理, 以承受自身及桥台传来的水平力,达到加固目的。2# 墩采取原每根桩基增加两根抬桩加固措施。为减少桩基不平衡填土压力的影响, 同时要求清除周围乱弃的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