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石又名《少壮州郡等字残碑》。东汉阳嘉二年(133年)刻,一说永和元年(136)。清光绪元年山东曲阜出土。清光绪元年(1875)于山东曲阜出土,后归海丰吴式芬。光绪十八年(1892)吴宅失火,传此石与《刘玉墓志》同被烧毁。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谓:“诸书皆云,光绪十八年毁于火。近闻石在南京。”
此碑碑阳漫漶其半,碑阴字字清晰。此碑书法方整秀劲,波挑夸张,飘逸多姿,允称汉隶中之佼佼者。有重刻本。
笑话军事旅游美容女性百态母婴家电游戏互联网财经美女干货家饰健康探索资源娱乐学院 数码美食景区养生手机购车首饰美妆装修情感篇厨房科普动物植物编程百科知道汽车珠宝 健康评测品位娱乐居家情感星座服饰美体奢侈品美容达人亲子图库折扣生活美食花嫁风景 | 首页 |
此石又名《少壮州郡等字残碑》。东汉阳嘉二年(133年)刻,一说永和元年(136)。清光绪元年山东曲阜出土。清光绪元年(1875)于山东曲阜出土,后归海丰吴式芬。光绪十八年(1892)吴宅失火,传此石与《刘玉墓志》同被烧毁。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谓:“诸书皆云,光绪十八年毁于火。近闻石在南京。”
此碑碑阳漫漶其半,碑阴字字清晰。此碑书法方整秀劲,波挑夸张,飘逸多姿,允称汉隶中之佼佼者。有重刻本。